中華民國後備憲兵論壇 | ROCMP Forum

[貼圖] 民國56-58年的泰山憲訓中心的老相片(1)

 關閉 [複製連結]
61t小兵 發表於 2010-2-27 19:53:47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寧安 於 2010-2-27 13:32 發表 + ~: f3 l3 B% p- v' Q* H$ x$ v
( B2 a% O! z7 |
: X2 C2 x& Z+ y* S& D, }
感謝學長指導; 小弟明白您的意思, 小弟想說的是... 咱們是 "考據" 當年代的國軍標準服制, 而非部隊裡的 "現實經補狀況", 所以小弟自是完全明白當年代的物力唯艱, 絕對沒有那麼容易經補到手至每一單位每一兵.% a) M$ O) k3 Y) j
) q0 ^/ b' M+ Q( }- G1 H7 Z% O/ O
...
3 i! v* @. \: D3 `; G! Q' F2 Z) b: T

, p% s3 L6 O# W$ R# ?, _  ?8 F& J( C" S) e" [6 V+ F4 U& ~

  }, @; y( ^4 e3 `* m- @6 n1 h  c" a+ p/ |* w! x. W: n
謝謝
& x7 @2 y/ i2 B' ]就以這張玉照來說,就與史實不符合,憲兵歷史不是您一個人- `# h2 Y! b2 E5 E2 y
就可以改寫,您若是私自存留,做為私人賞玩,任何人也不能5 {/ V& E. F+ E- O5 Y1 V" f
干涉您的嗜好。但是您是貼在所有後憲的論壇上,而您所指稱
! Y9 }% e% o. o. l- Z: x$ F的時間,正是在下在營期間,那個時候,所有三軍,包含美國& F/ y4 E9 @1 r& B* X. \& h$ a
在台美軍,也沒有那麼亮麗的服飾。* m" g2 _' o" N" J2 X
在下釐清憲兵正統歷史,是為了所有憲兵,不是為了收藏家。

評分

參與人數 1貢獻 -9 人氣指數 -1 收起 理由
寧安 -9 -1 鬼話連篇

檢視全部評分

寧安 發表於 2010-2-27 20:28:11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61t小兵 於 2010-2-27 19:53 發表 ) R4 _- S1 t. b; `( B+ A- Z7 ]

7 @( `% x/ `5 e! V
7 p, H' S- m2 T* h+ N
; {; C$ }3 Z) u% n# M8 q, b/ I, A9 A5 g' q) [

& \+ @0 }; o, O$ H, h* B謝謝. Z, R0 J, M" n, E
就以這張玉照來說,就與史實不符合,憲兵歷史不是您一個人( s& S$ ^, W! \8 [9 Q1 g% A' F' ^
就可以改寫
,您若是私自存留,做為私人賞玩,任何人也不能# O- d2 J: M% V
干涉您的嗜好。但是您是貼在所有後憲的論壇上,而您所指稱
5 H* A( r3 j7 N5 O" W8 }的時間,正是在下在營期間,那個時候,所有三軍,包含美國" C* _- x$ B  V! \: [1 X/ B
在台美軍,也沒有那麼亮麗的服飾。
8 ~* G, F! p8 r$ _在下釐清憲兵正統歷史,是為了所有憲兵,不是為了收藏家。

7 w1 }. ^3 Z8 q$ n" G2 n. [) e/ K
9 S9 s) [+ o/ D# b/ q2 }( w! i原來是這張照片引起學長您的... 三天內二帖點名加上四, 五個短訊給小弟之一連串啞謎...
0 F7 R; Q, r1 A+ ^2 @5 J. d& V
, [2 ?/ a1 Z* i# S) W) y我想學長您早年大概沒看報紙; 這不是小弟的玉照, 我沒那麼老, 這是民國五十年代末(抱歉; 小弟不太記得確實年份); 若是搜尋新聞局文物網即可發現... 故事是曾發生在台北與三重的聯外橋上憲兵衛哨兵; 執勤時救下跳河民眾, 事後報社記者登門三重憲兵隊橋哨訪問, 記者拍下當時救下跳河民眾的當班衛兵學長, 也就是這一張照片; 這段故事也有在論壇中某帖提及過, 小弟忘了帖子主題名為何, 若學長您想詳知該事件及這張照片細節; 不妨可多閱盡論壇各帖搞清楚狀況後再下斷語, 不然斷語可能會成了妄語.
3 \  k/ d$ V& z! T: \
1 C' `# I; k3 y' @- ?4 F2 O  R( C+ m不知學長您到底要釐清什麼?? 這張照片是誰拍的?? 到底是在拍誰?? 總之; 影中人不是小弟在下我, 我沒那麼大年紀; 估計影中人學長大約是忠貞90梯至126梯之間, 小弟有一忘年好友是忠貞126梯學長, 三年前我曾以此張照片請教忘年之交老學長, 忠貞126梯學長回... 當時已不再配掛獬豸團體臂章, 所以; 忠貞126梯學長以事件年代佐以服制照片; 估計是忠貞90梯至126梯之間...6 H* J5 z* y* g1 P

; L6 h$ Z) C7 V6 q  r若照您的理論; 難道這位忠貞126梯老學長的這段估計; 也是在話唬爛??  這張照片也是拍攝自事件當年的新聞記者; 難道當年的憲兵隊是造假?? 還是新聞記者造假?? 誰在改寫憲兵歷史?? 若您說這是我的玉照; 那這張老學長的玉照就成了小弟在下我?? 您說啥就是啥?? 任何人都在唬爛; 就學長您說的才是您所謂憲兵正統歷史?? + F, Q+ M* y+ d5 m. K" O
3 Z* v8 S& z9 p2 g/ E( U3 d
同理; 若您的學長若對您的論點提出反駁; 那就成了您在唬爛??? 不是梯次老說的話才是真相, 真相仍是真相, 考據建構完整; 有錯當查才是最切合真相, 光是打啞謎的沒頭沒尾瞎指控, 而舉不出實證來, 並無法說服得了人, 至於是是非非... 我想就留給各位學長去心中評價吧~
, ^1 |2 W! _& E! @" W' Q9 f6 {7 i/ q' _
如學長您所言; 憲兵歷史不是一人說了算, 共勉之; 也並非您張冠李戴說這張照片是假... 那這張照片就是假, 不然請您舉出實證來反駁這張在民國五十年代末拍攝的新聞照片, 您的這個啞謎笑話可真讓我仰天大笑, 還請學長您要指導他人之前; 也得要先自己做好功課, 以免自己搞得煞有介事, 其實卻搞得人家一頭霧水, 結局是烏龍一場鬧了個大笑話.
$ `: s( L$ ^4 g, P) a
- v; E5 F* w+ @' A  U  z! }現在啞謎打破了, 原來是烏龍一場, 小弟將不再回應您此烏龍事件, 同時奉勸您偏頗言論該適可而止, 不要再鬧笑話及亂扣大帽子給任何人了, 另外我想還是再一次謝謝您~ 至少也讓小弟學到了; 不管年紀多大都要為人謙卑與虛心受教; 以及指導他人前該先好好做好功課... 的硬道理!

0 K2 D+ g9 \, x, f5 b! H1 F4 S' @
) z8 ]2 X% w; s6 p# f% E5 [, W不知版上有沒有那位學長煩請幫忙人肉搜索; 以這張 "玉照" 按圖索驥, 來接力找出存在於論壇帖海裡的一篇, 來共同為61t老學長釋懷一下, 小弟可擔不起 "改寫憲兵歷史" 的罪名, 也讓我們一起找出這張 "玉照" 的故事, 也為61t老學長避免 "改寫憲兵歷史" 的沈重罪名吧~ 謝謝先~

評分

參與人數 1人氣指數 +1 收起 理由
小橘 + 1 敘事有理,條理分明,我很贊同!!

檢視全部評分

nyterry 發表於 2010-2-27 21:07:25 | 顯示全部樓層

有關獬豸團體臂章

獬豸團體臂章在115T就沒有配戴過了,我們是在執勤時右胸配掛憲兵徽,+ Q7 D3 g0 A* `$ \1 B7 j" w
但是我的99T教育班長他們有獬豸團體臂章,所以這張照片大約是100T5 ~+ W  m8 }4 M+ D6 x' H* J
左右的憲兵弟兄.不過橄欖綠憲兵制服是從115T才有的,這張照片的確
( h1 ]$ K4 s. u有點不可解之處.7 d8 p6 p; R0 N5 z3 o2 E! X
3 m7 f6 d; b6 V$ \" w9 ?. Y/ K. e& I
[ 本帖最後由 nyterry 於 2010-2-27 21:12 編輯 ]
寧安 發表於 2010-2-27 21:31:48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nyterry 於 2010-2-27 21:07 發表
1 `; z+ a8 W$ p' |6 @: e獬豸團體臂章在115T就沒有配戴過了,我們是在執勤時右胸配掛憲兵徽,  v# n* X% |) [, }
但是我的99T教育班長他們有獬豸團體臂章,所以這張照片大約是100T3 ]7 _2 R0 e6 j
左右的憲兵弟兄.不過橄欖綠憲兵制服是從115T才有的,這張照片的確1 x) W" D! g# O1 k+ Y; y# ?3 F
有點不可解之處

) F) x, g; S2 L- ^. L- o4 D" E$ A. j1 {8 L$ P4 {
感謝nyterry老學長的一起討論 "考據"... 這也就是論壇之研究憲兵學術要義, 而非是純打啞謎的瞎指控~) `+ d" e* D6 k$ u! S$ l; i9 E" A

* M0 X$ T! w9 M. W+ l" E7 q( O但在研究憲兵歷史服制時; 有一個事實也是非得要面對的... 全軍服制的切換; 雖有國防部及憲令部之公文令, 但在後勤經理補給方面; 若生產線暴量而力有未逮, 亦或是單位身處偏遠地帶, 那麼事實上確實也有出現不少次的服制或配件與年代, 或不同地區同軍服制 "看起來" 不吻合或令人不解之處, 所以我們才來一起拼湊歷史, 但要有事證依據; 而非舉不出事證之片面繪聲繪影瞎指控.
1 x  ~. n7 a+ j
* l) @- |( v1 Z1 n2 h5 Y7 O4 x有一典型例子; 論壇裡隆哥曾有貼圖... 先總統 蔣公逝世時的告別式之憲兵禮兵; 就是著 "卡其服" 而非當時民國六十年代的橄欖服, 這一點也是應當會讓許多老學長丈二金鋼摸不著頭緒, 但那照片是造假嗎?? 不是耶~ 真真確確是憲兵歷史照片; 憲兵禮兵以下的憲兵部隊卻是身著橄欖服, 這要如何作解?! 無人知曉... 也期待有緣之民國六十年代學長現身說故事; 才有可能得以一解之.
. a1 i( j7 O1 J# c9 H& u* I, ]9 ?5 n/ k8 t: \* I
謝謝nyterry學長提供重要資訊之橄欖服切換時期之忠貞115梯次, 小弟謹抄下筆記~ ! e  e+ o! f8 R2 p" k; m1 y9 c
5 t/ Q# ^: {9 Q4 N) D
順便貼上二張老圖; 摘錄自行政院國家文物資料庫, 攝於民國48年憲訓中心, 純賞圖~ 若是可以; 也請老學長們指導一下後輩晚生們; 民國48年憲訓中心如照片中是為何種憲兵服裝?! 謝謝先~   i, e  ^. W' \7 O: C
7 W5 s. j8 l3 C( ?, N
民國48年憲訓中心位於新南營區, 現今的大安森林公園 >> 小弟絕沒那膽子來造假或改寫啥~
. s( B, l, u1 {
# H: Z- [% I. z( L, R' J; A0 f; g5 |. b; S/ C. T6 h; f, W
0 W& @1 x4 `, }3 U
nyterry 發表於 2010-2-27 22:46:26 | 顯示全部樓層

報告發哥

很讚同您所說的研究憲兵學術要義,剛才看到論壇上有一張
" H& \+ m: V' r; W: p4 k$ K108T的照片,就有配戴獬豸團體臂章,可能就在那幾個梯次時9 W" Y" S- b+ h; z- D* p$ C- a
期取消了獬豸團體臂章.另外您說的後勤經理補給方面也是5 L: T  d8 X5 _: ]" f5 W
正確的,我們剛換發憲兵統一制服時,每個人只有一套,只有休' S, h0 }& r# H6 [, B1 C# V
假時才得送洗,冬天的短大衣只有上睄時才有的穿,那時期的) \" S6 v6 ^/ v9 J9 O
確是個艱困的時代,我是在214的海總部,算是一級單位,更何
2 B2 h$ q, L5 N+ j1 V況偏遠地區的單位.但是不可否認,換裝不可能短時間作到,一) P: v- N- E0 A1 J
定會有過度時期.

評分

參與人數 1貢獻 +2 人氣指數 +1 收起 理由
寧安 + 2 + 1 敘事有理,條理分明,我很贊同!!

檢視全部評分

寧安 發表於 2010-2-27 23:04:12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nyterry 於 2010-2-27 22:46 發表 " Y0 E9 O( W4 j8 }
  p; O' s$ m' l
很讚同您所說的研究憲兵學術要義,剛才看到論壇上有一張% B& m3 v; l; v% m3 z
108T的照片,就有配戴獬豸團體臂章,可能就在那幾個梯次時
( i" |3 Y; o. @" Y+ j, c$ b4 p期取消了獬豸團體臂章.另外您說的後勤經理補給方面也是- h8 t5 d1 \9 c5 i6 O3 g4 c
正確的,我們剛換發憲兵統一制服時,每個人只有一套,只有休
* R' ]! ?) B/ w2 x3 i5 {假時才得送洗,冬天的短大衣只有上睄時才有的穿,那時期的" R, N  M+ o8 t8 U
確是個艱困的時代,我是在214的海總部,算是一級單位,更何% x7 }" K. g/ q9 h1 u
況偏遠地區的單位.但是不可否認,換裝不可能短時間作到,一8 G8 j7 q  O9 h: I+ c
定會有過度時期
.
) S* O0 D8 X; j/ d! M/ i5 j: z

* v3 s$ l5 ]" f3 v3 h, D* K感謝nyterry學長的認同共同研究考據; 這也是論壇要義... 論者眾議; 壇者平台... 眾議討論之平台謂之論壇, 一切以事證為基礎, 而非一人一言以蔽之, 而至於憲兵歷史上服制更替無法同時到位, 這才是許多經過公文令而事實卻有所不同時的原因之一, 過渡期一定有的~ 尤其是物力唯艱時代, 確實也是個事實; 無人能否認, 更不能說是造假或改寫歷史, 否則才是一言蔽之而失之公允了.
4 Q) Y" `  I: v6 q* K% V
& b2 H. M" A1 t現今的國防後勤更替; 舉國軍迷彩服之換裝, 就是先由陸軍的一級或一線戰鬥部隊優先換補, 推及三軍乃至憲兵, 經過了約至少五年才將三軍全部更替完畢迷彩服, 草綠服則更是過渡於各新訓中心約至少十年才逐步換補到位, 所以也不能說; 國軍更換迷彩服的開始後數年內, 仍著草綠服的單位就不是國軍了, 原因是... 過渡期; 在後勤補給已是暢達的現今仍也是如此, 何況早期國軍?! 1 E, K5 a2 ~/ J0 b
  t* g0 }5 T! k3 l
感謝nyterry學長的舉例, 小弟亦是認同~
老潘 發表於 2010-2-27 23:54:37 | 顯示全部樓層
小弟不敢反駁其他學長說自己是正確的,只是提供自身興趣使然所瞭解的,希望各位該年代的的學長以及有興趣的同好中人大家交流一下...: I# h4 k  m9 Y" H

7 |3 P, B' F7 Q$ ~此張照片在國家文化資料庫有,會出錯的機率不高。' }+ k: Z, w( u0 r
http://nrch.cca.gov.tw/ccahome/index.jsp/ t0 X4 [. _# y" o
網站的資料說明為『戌守台北大橋的憲兵謝鮮東,七日清晨在台北大橋搶救了一名企圖投水的婦人,他於一月三十一日至二月七日止,一週之內,已先後拯救過二個在台北大橋投水的婦女,充份發揮人溺己溺的愛民精神。 謝鮮東是台北松山人,現年二十二歲,入伍才九個月,是一位上等兵。中央社記者馮國鏘攝 五十七年二月七日
; ~% u; W3 a" o* C- r; i" |+ p9 o# T3 V
- G5 w. E3 {4 j) e' W- H2 r
但是政府網站雖具公信,但不能保證年代可能會出現誤植情形,小弟認為比較容易的作法是看憲兵佩件,因此吾人可用觀查年代佩件來確認一下:( e5 s' |9 g5 ~; \' a1 _

3 X+ d1 y1 t  V/ _. r1 k& }: {. G) e+ ?3 Q
以原圖放大特點觀查:
& V9 q) m5 @" A2 H# i1 A6 w4 q' a
一、國軍士官兵階級章由右臂改為左臂,觀看圖中,左臂無士官兵階級章,僅有團體章,因此絕對在民國五十七年七月一日以前;在這之後,取消團體章,士官兵臂章改佩於左臂。$ y) A* z; I; e

2 i+ @8 q# {+ t7 }  P& b二、右胸襟之紅藍邊憲兵徽,這是民國五十八年十月一日以前採用的憲兵佩件,因此圖片一定在五十八年以前。7 E% e" p- h: p/ f& S7 j# R

( d+ |1 ~  Q' B$ N  j三、以內眼觀查已放大的圖片就可以相當明顯發現,右臂一共別上兩枚臂章﹝採相疊﹞,這是民國五十七年七月以前的憲兵勤務佩法,下為士兵臂章、上為勤務臂章,以勤務臂章蓋住士兵臂章。之後當然不會出現,因為士官兵臂章改佩於左臂。
$ ]# ?5 v% j4 _0 [; y  P' C
( r& Q) f$ o5 f$ M, N
& o! e# N. D1 k) M小弟以這三點觀查來補強自身的認知,這是民國【五十七年七月一日】以前所攝。
% ]& b) V% Q' j
) \6 d; _  O- _4 B6 U6 J4 o+ J1 }* w7 {2 N9 t$ N1 Z1 y  q/ C, n% c

6 t7 `7 _2 Q3 `0 z1 |以上,請各位學長與同好中人批評指點,謝謝啦∼∼∼

評分

參與人數 1貢獻 +2 人氣指數 +1 收起 理由
寧安 + 2 + 1 不愧是潘總; 一出手便知有沒有... 小弟還在 ...

檢視全部評分

MP476 發表於 2010-2-28 00:20:23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寧安 於 2010-2-27 21:31 發表   P* b7 ~' r  R9 G8 e' g
0 E- G! ~8 A  [9 ]7 {! U3 W* K

% `9 l6 B$ M( z7 O' m2 Y有一典型例子; 論壇裡隆哥曾有貼圖... 先總統 蔣公逝世時的告別式之憲兵禮兵; 就是著 "卡其服" 而非當時民國六十年代的橄欖服, 這一點也是應當會讓許多老學長丈二金鋼摸不著頭緒, 但那照片是造假嗎?? 不是耶~ 真真確確是憲兵歷史照片; 憲兵禮兵以下的憲兵部隊卻是身著橄欖服, 這要如何作解?! 無人知曉... 也期待有緣之民國六十年代學長現身說故事; 才有可能得以一解之

) q: \0 J4 _* W2 q1 F3 i- p6 M4 X+ R& U+ h0 D
被發哥點名了,照片來了,關於先總統 蔣公逝世時的告別式憲兵禮兵,穿著卡其服的原因,個人在看了手邊同一時期,其它軍種也有人穿著卡其服後,個人推測當年穿著卡其服,應該是有為先總統 蔣公披麻帶孝之意吧?因為卡其服的顏色和麻的顏色相近,以上為個人推測,如有錯請指正,謝謝7 l% u9 `+ f. A

評分

參與人數 1貢獻 +1 人氣指數 +1 收起 理由
寧安 + 1 + 1 哇噻; 遍尋不著就是這張圖; 感恩佐圖 ...

檢視全部評分

sharka 發表於 2010-2-28 09:12:58 | 顯示全部樓層
關於經理裝備撥補問題,其實要請金魚長官來說明最快,畢竟金魚長官是任職過補給庫單位。
9 T  f! s# e* W以小弟當年身為後勤所知,在新式服裝正式撥補之前,還有所謂的「試穿」,這個「試穿」是由高司單位指定某單位進行試穿,在試穿的期間內則會邀請相關單位主官管進行參觀與討論。
4 n, n2 u* x) S& x0 o) l) f" M例如國軍草綠服轉換成迷彩時,就由小弟單位的大門口警衛排以及精誠連進行率先試穿的動作。待服裝的缺點經由試穿者反應改善完成後,才逐次的依照戰備順序進行全面換發。
61t小兵 發表於 2010-2-28 10:14:34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寧安 於 2010-2-27 20:28 發表 9 S" k& M* }* y
: ~& _. M; y8 Y4 W& y9 d' p

/ s' L# e; x* F8 R' o1 r/ P原來是這張照片引起學長您的... 三天內二帖點名加上四, 五個短訊給小弟之一連串啞謎...
( J! Y5 i2 D. V: `- r1 c; ?
8 Z& `7 @0 k+ }+ L7 e' L, L我想學長您早年大概沒看報紙; 這不是小弟的玉照, 我沒那麼老, 這是民國五十年代末(抱歉; 小弟不太記得確實年份); 若是 ...

2 M# q/ x* `: `% i# @2 @
- |/ _1 j' C. ]) k謝謝所有參與討論的弟兄
1 t; n# u, b$ |+ L; J
& l) e! d) g1 L/ H* L不可否認,換裝不可能短時間作到,一! P  g9 l+ x  |
' P- I4 M+ @1 o0 G3 w中華民國後備憲兵論壇 | ROCMP Forum
; E+ J/ n: M! _: P0 E( h+ l2 L

- B9 z( j- ]* {) G很多熱忱而關心憲兵史的後憲朋友,老朽我沒辦法一一做回覆,首先9 ~( X3 A% G# p
有一常識先秉告一聲,憲兵入伍,通通以「陸軍」徵召,所以訓練中
1 e* j0 J3 I" O  N8 y1 F/ v心穿著陸軍服飾。待新訓結訓,始取得「憲兵」資格。訓練不及格,& A7 R, G4 }2 g( h3 @. S6 r
或訓練期間行為乖張不檢者,結訓後,雖繼續留在憲兵部隊服役,但
, u* E% G. j" V, W4 G5 c7 R) ^其退伍令上,另註明「陸軍」,而沒有「憲兵」。7 V7 ^( b: [3 d4 m6 j; U, l
在下在營期間,被分發到地區憲兵隊,也叫做「配置」憲兵隊,所謂
& x/ u: D/ V4 k2 {- B9 |( Q% b3 I「配置」就是直屬國防部管轄,不受其他兵種管轄。日常勤務只聽憲5 F' `: r' w  W
兵司令部和國防部指揮。( N' ~1 I& S2 u" m7 t6 j: U

4 e* k4 j2 B% |6 Y; Y3 o+ L- k每條公路進入台北市的大橋中端,橋樑底下都有一「特別哨」,不是5 N# s& h: E2 k0 x( x+ s: H
「特勤哨」,這個哨是由「衛戌部隊」而不是「憲兵」,衛戌部隊對, ~& a. C3 V% k( a# \! y
外是保密部隊,對外沒有公開,駐地也是保密,所以+ H* M- R9 @% s+ X% W( l/ ^' _. u2 H0 m
; B7 e4 L3 E; P; m! R/ j
2 s; d8 ?! c6 d; D3 W- l
3 c) _8 C4 t3 E
或許是衛戌部隊的兵員,也有可能,因其救人事件不能曝露衛戌
" k% c' W, N: J$ |( {部隊,而以「憲兵」之名替代也有可能。  H7 U) p4 T6 w  o

7 ?- K0 [5 C8 J6 d) K8 o/ ]  o另外、一個人的穿著要怎樣替換都容易。至於團體,尤其三軍服飾
; I9 {0 M5 L) P. Q' [9 _5 G8 @0 e: q非經總統明令,想要私自更改,談何容易。
! U# S6 M/ H+ X" u6 _% e1 D5 k  f$ L6 {8 ]# n: C
下列圖片則是確切的圖片,沒有什麼其他的可能。* @! L5 e, Z6 F3 h) H+ o7 R3 Q

: ?* h) \! J: d! y, o; [& ~
9 {  A+ K  x. J- d, A( t6 J% b! _5 j8 }" b( t' G& A
謝謝,非常謝謝所有後憲朋友 敬祝 萬事亨通

評分

參與人數 1人氣指數 +1 收起 理由
阿舍 + 1 敘事有理,條理分明,我很贊同!!

檢視全部評分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後憲

本版積分規則

禁閉室|手機版|Archiver|後憲論壇

GMT+8, 2024-6-2 08:08 , Processed in 0.034821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APCu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ROCMP.org since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