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M6 D2 s4 P4 d三國演義 白話文 第一回 (1)( B3 X' ]/ T' k+ O; O" D
f" [. t: y: V/ {2 f) m& R楔 子 + Q& j) K4 T+ t8 A' ?
( w9 J+ |0 l1 Q' t
話說東漢末年,當皇室和百姓們過慣了安祥平和的生活,皇帝往往會忽略危機的存在,而在皇帝忽略危機存在的狀況下,往往會寵信一些奸臣以及宦官,造成天災、人禍以及天下百姓的痛苦,都無法到達皇帝的耳中。
5 t& [! R/ Q! [8 G: L+ C. p, [2 t/ Z" {4 A P o9 a
忠臣的直言忠言,經過寵信的奸臣和宦官的解釋,常常使皇帝失去判斷的能力,只相信奸臣和宦官的報告才是真實的,所以一些直言忠言和掌握職權的忠心大臣們往往被陷害致死、或被貶官、或辭官歸隱、或逃離、或遠離到各地拓展自己的霸業,進而造成皇室的衰弱。) @, u, ]$ [, m7 O% Q
4 T& R3 S3 l; ^7 Z) M1 n
想拓展霸業的大臣們在各地招兵買馬鞏固自身的實力,加上原本就擁有勢力範圍的各地太守,這些人便成為各地的諸侯;於是權勢分散於天下各地,亂世也因此而展開序曲。
5 h/ f7 w: [5 Y$ e& f. c) p* `" W/ ^7 [ W# K; z* U9 y# F
各地的諸侯盡心盡力治理自己的領土,加上遠近人民的投靠,於是人口急增人才倍出。兵力強大的諸侯,會平定自己領土內以及鄰近盜賊們所佔據的地方,平定盜賊之後,進而發動戰爭攻打鄰近諸侯的領土,使他們歸順自己,而兵力薄弱的諸侯,只有被併吞的機會,沒有反擊的能力。往往只有自殺、被殺、投降,這三條路可以走。2 M4 i7 T" r5 B
! a. U0 S3 R# b# b0 Q4 E 當朝的皇帝因為無能又經過不停的戰亂,名義上雖是皇帝,但卻沒有實際的兵力、財力以及諸侯們的進貢,到最終只有選擇勢力強大的諸侯來依靠,而讓皇帝依靠的諸侯就順勢威逼皇帝,假藉皇帝的名義來命令天下所有的諸侯......。; A, M2 Y: E+ R9 z
! ^# F6 L$ p% z: _第一回 宴桃園豪傑三結義 斬黃巾英雄首立功 臨江仙 (明 楊慎)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漢朝自從漢高祖劉邦斬白蛇發起義兵,推翻秦朝暴政。最後在垓下擊敗項羽統一天下而登上皇帝位,建國號漢,史稱西漢。$ Q) z2 F6 h/ ~! o* `4 M) G
0 _) [! K0 e* z% g
西漢傳承到平帝的時候,平帝的外族親戚王莽偷偷下毒害死平帝,迎接劉氏宗族中僅兩歲的劉嬰立為皇太子。9 } `+ h/ ~3 R! d, A
# J0 Q; |3 F7 F) {; L+ B
多官請求王莽的姑姑,也就是平帝的母親太皇太后,強烈的建議讓王莽輔佐皇太子管理朝政,太皇太后無法阻止,只有同意,王莽便自己冊封為攝皇帝,食、衣、住、行與皇帝無異。
& r- L( O C4 O
2 Y( S2 S, P" l) s2 { 過了兩年,王莽就強迫皇太子劉嬰,把皇帝位置讓給他,並建國號新。
- L/ b; ^: J0 b; M# r% f8 M
/ g$ t+ F0 X5 k4 L7 {9 l1 @: i4 ` 十四年後,淮陽王劉秀與哥哥劉縯發起義兵,隔年與王莽大戰於昆陽,最後終於打敗王莽,復興了漢朝。 ]2 b, X8 r. M& y K5 j
% G* U+ W( u4 t0 J6 x 劉秀因此而登上帝位,續建國號漢,是為漢光武帝,史稱東漢。
- m9 T5 T- P5 ?% `6 f, W( Q) k% G9 R9 M1 c, |5 g+ W/ ?
東漢傳到獻帝,由於天下大亂,各地諸侯紛紛自立,在互相拓展領土、勢力範圍的戰事中,到最後只剩下三位國力強大的諸侯各霸一方,史稱三國。 / c- `& R6 k6 k4 L- q5 [
# o( M$ C* G1 z
追朔起朝政漸漸敗壞、忠臣一一被陷害,或被監禁、處死、或被辭官、離開拓展霸業。 * I9 i3 t6 c2 m" L1 h. ~6 A5 ?. \3 B
7 x5 n3 j7 I3 ~. D) K/ E9 ~5 ^8 m
最終,連各地太守也紛紛自立。 ! p2 k7 Q. u. ` A
/ y( n+ y; c" A) Q4 m
然而引起不停戰亂的原由,要從桓帝和靈帝兩位皇帝開始說起……。
. R# K1 u$ N2 }2 |2 `; a' D# j
因為桓帝對宦官非常的相信與尊崇,所以宦官的權力比皇帝的外族親戚權力還要大。 ! |6 H; z6 E$ h1 _" @- [9 S
' x7 o; w( V, b7 k8 U 宦官們以及宦官們的親戚,四處對平民百姓們斂財,導致民不聊生,四處怨聲不斷。
+ q7 y5 u3 P% ~" x: c
" I8 k: { D" }" u/ y+ R1 | 而桓帝又聽信了宦官們所說的謠言,把忠言反應朝廷,建議朝廷消滅宦官、改革朝政、多為百姓平民著想的忠臣李膺、杜密以及兩百多位太學生,關進監牢。
8 g, [1 J6 S9 d6 x3 K' ?4 M( m4 m$ c: e7 `+ w# p( a
最後在大將軍竇武以及太傅陳蕃的幫助之下,桓帝才釋放他們,但命令他們終生不能為官,而且不准從事所有的政治活動。 H n% A" X* }7 L. J9 \2 ~' R% M
3 [% r) O1 I+ x- q
桓帝過世之後,靈帝登上帝位,大將軍竇武、太傅陳蕃,兩人一起輔佐靈帝管理朝政。 ' k; h) {# i0 M8 `& S5 A) B6 A
$ A0 q* q; \0 y" ]% R8 l" s 在當時有一位宦官曹節,因為曾經參與迎接靈帝登上帝位的原因,而得到靈帝萬分的寵信。 , t g6 m1 w+ B5 r+ t
( y6 @( N" p( P+ t( z
曹節和一些宦官們,使用靈帝所賦予的特權,不斷的對朝廷百官和平民百姓們斂財、勒索,而引起很多的抱怨的聲浪。
8 q! Y" D& {* E# @: m/ u" B8 A% { l# V) Y
竇武、陳蕃兩人看不過去,於是祕密的計劃籌備,準備消滅朝廷所有的宦官。
6 j7 r, a$ X! T6 R/ W2 B- @2 ^, L8 g* i0 g$ w+ F# P2 Y
後來因為消息不小心走漏,讓曹節等人知道,反而被曹節等人冠上不實罪名,假藉靈帝的名義,下詔書派宦官王甫起兵攻打竇武、陳蕃,並殺死他們兩人。 $ [) u4 a1 f9 K J X+ s
' N9 a) k" i' b2 @. h
曹節等人自從殺了竇武、陳蕃之後,反而越來越無視平民百姓們的痛苦,行事更變本加厲,而朝政也因為如此,加速敗壞。 9 h Z) U9 r" L; \8 v7 F
1 |) p; W; U c& M% M 建寧二年四月十五日,靈帝在溫德殿召集百官共同討論國事,靈帝才剛坐到帝位上,宮殿的角落突然刮起一陣狂風。
& q; q( q6 p& i8 D( ~- Y$ ^5 p" H* w, `, G( k! G$ ~7 E
就在狂風颳起的同時,一條大青蛇,莫名的從屋樑上面,像飛的的一樣掉了下來,然後蟠旋在一張椅子上。 , d' {8 \9 e; B1 o6 y0 G/ F6 W) V8 j
6 ^- a6 c& Y3 t6 k) u% t 靈帝看到之後,受了莫大的驚嚇,馬上昏了過去,靈帝身旁的侍衛和從事看到靈帝昏倒,趕緊抱起靈帝去找御醫急救。 , o p) W- ^8 Q8 H; ^0 U: G; U
# m' f* B( H0 J2 V, G' ~
百官們看到這種情形,也受到了極大的驚嚇,跑就跑躲的躱。 6 O- \6 b2 J1 p W: I4 {0 X6 f. s
$ r5 a9 U5 A& ~& ^* }, g' S4 ~. s
過了一會兒,大青蛇消失不見,宮殿外突然下起大雷雨,然後大雨轉變成冰雹,一直下到半夜才停止,這場冰雹把很多房屋都打到破爛不堪。 W6 y- d+ f* a) D8 \ E
! t$ H8 A. J6 Z 建寧四年二月,洛陽發生大地震,沿海地區又發生海嘯,造成海水倒灌,沿海居民大多數都被海嘯捲入海中而喪命。
. A0 c. e8 \% B) w. u( F E4 d% e5 S7 |' ^9 i% y! q
光和元年,有些母雞突然變成公雞。 " V3 v0 Q' C1 |4 l% `4 R0 \2 f
6 Q' M# p* _( C k
又於同年六月初一,有一條很長的黑色煙霧,從溫德殿的殿門口直接衝進去殿裡。又同年七月,在長安西漢宮殿的遺址內,發出異樣的光芒。
+ j5 n4 l# ^! L s& ^+ R8 p. A D1 P( {* R4 ?/ j
這些異變之後,四處各地皆有地震的災難傳出,種種不吉祥的警告,連續不斷而來。
9 k8 I7 y1 ]' f, n {3 D8 I* z$ G3 J7 h# \
靈帝百思不解,於是發出詔書詢問百官,災難接續不停的原由。
- C1 R; h$ S: Y4 y$ L9 r" w9 x( r1 v8 U/ O& ?# l
議郎蔡邕向靈帝進呈奏章直言不避諱的寫說:「臣認為,長安舊宮殿發出異樣光芒及母雞突然變成公雞的原因,是因為宦官干涉朝政所導致的........。」 z1 L, c8 _4 S. {- a5 D
2 ?/ l: I! F( g" b* @, w3 Q5 `0 f/ Q
靈帝看了蔡邕的奏章之後,深深的嘆了一口氣,從龍椅上起身去更換帝服。
; T- f3 v7 p J( w4 Q) d' y
% D2 }; N+ E/ \ 曹節在靈帝背後聽到靈帝長嘆了一口氣,感覺不太對,於是就在靈帝離開的時候,趁機偷看蔡邕的奏章,然後把奏章內容一字不漏的告訴所有的宦官同僚。
' u0 [4 l" g% t6 u9 A/ ]! X
/ V* E" L7 s. c# R 於是所有的宦官聚集起來討論,眾人商議之後,曹節等人直接晉見靈帝,並且在靈帝面前虛構了一些對蔡邕不利的事情來陷害他。
1 Y/ G6 J6 g# T5 ^- A
$ |. Y7 h; l: |, w; u' A 靈帝因為欣賞蔡邕的才學而不忍心處死他,但是又相信了宦官所造的謠言,無奈之下只有把蔡邕罷官貶為平民。 8 b) h) Q. l" M9 a% e- g
; b9 e, d, |2 Y9 D! | 後來張讓、趙忠、封諝、段珪、曹節、侯覽、蹇碩、程曠、夏惲、郭勝十個人彼此勾結,互相掩飾罪過,號稱『十常侍』。 3 N: l4 C8 O5 N0 x% \1 p% |
: C4 E6 t% ]/ Z 靈帝又非常尊崇張讓,對張讓就像對自己的父親一樣百般尊敬,而且尊稱他為『阿父』。
+ [5 g, ?' o1 V! b1 c: \" b
+ I) |6 u+ O n4 K# h 最終宦官們不斷的干涉朝政,讓國法失去平衡,朝政越來越敗壞,導致百官、平民百姓的向心力完全失去,很多盜賊因此藉這個機會紛紛起來造反。 7 {2 p$ X# A& `/ M9 u: ]: }/ A
2 _3 z% @0 _$ s: o! L5 x8 Z
( X$ Z5 {: q" E; r2 |( r5 Y
您的回文是我的動力~
9 d/ {" ?. S& l& o/ u4 R- Q4 A, r5 R, a; q
我的無名~歡迎踢館~
2 D9 K) c% n: i8 l" thttp://www.wretch.cc/blog/gashsheen 請注重翻譯者的辛苦~需要轉載請註明出處~謝謝~* G+ L' e. k$ r; o7 `8 I' G
若有覺得翻譯不妥的地方也歡迎留言指教∼感恩!& F5 [* |$ L3 U
* Z Q# |6 E' J8 f! A+ w/ f, t. L7 H: W' R# [+ h; w1 Z1 |8 e
[ 本帖最後由 gashsheen 於 2008-9-12 03:50 編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