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後備憲兵論壇 | ROCMP Forum

[槍械] 下一代國造突擊步槍應具什麼特色

[複製連結]
M16A1 發表於 2006-7-6 11:33:2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檢視: 16988|回覆: 8
% [' L: Q: X$ u
< T91必須以M4A1為借鏡,需搭配更適切的子彈以因應卡賓槍制止力不足的問題。 US ARMY >9 [3 A( t! w( s2 p7 O- a/ |

5 h6 P& q2 q9 q. K, ?) w3 {7 |
  Z* A7 o! E* @2 O+ R' `下一代國造突擊步槍應具什麼特色
4 n5 w/ k, F2 F4 T2 ^7 v! y! D
+ T1 @5 N) f& g現代戰爭的啟示 ----------------------------全球防衛雜誌261期 作者:M16A1
7 K+ o4 Q# v* @1 B/ R, r# s& B7 |# h
- E5 }7 L5 @; P$ F" U4 P3 O 美軍SCAR戰鬥突擊步槍有可能全面取代M16系列嗎?
( l# {5 I& D) [2 F" f 軍備局槍械研發正處於延續關鍵:下一代國造槍械是否能突破塑料技術與自主設計瓶頸 .....

( ?: p8 d# B6 X$ t# B; P$ _. Y- W+ M* M4 B$ `) }
8 `9 O- l! {. l7 L+ U
FN SCAR特種作戰部隊用戰鬥突擊步槍
. r7 a% y2 L2 r8 O2 G
8 F2 W% [8 D; @) S0 K  美國特種作戰司令部(USSOCOM)與比利時FN槍廠合作發展∼特種作戰部隊SOF(the Special Operations Forces)戰鬥突擊步槍SCAR(SOF Combat Assault Rifle),從2003年10月提出SCAR需求計劃、2004年1月開始性能競標、同年11月FN擊敗其他參與槍廠 & 至今FN SCAR已發展到第二代改良槍款,並交由特種部隊進行更進一步評估測試中。, L/ F: D6 n) t6 ]0 W- S
: U9 k9 G# g+ @) U/ B/ P: V0 k$ }& Q
  SCAR有兩種不同子彈口徑設計∼5.56mm MK 16(SCAR Light)與7.62mm MK17(SCAR Heavy),SCAR目的是設計出一把高可靠性模組化步槍,當戰術需求須添購第二把任務用步槍時,可節省買新槍大半以上價錢,僅需購置不同長度槍管套件(CQC- Close Quarter Combat近距戰鬥╱S - Standard標準型╱SV - Sniper Variant狙擊型),特種部隊成員再以SCAR機匣╱槍托為本體基本架構即可自行組裝,搭配出一把不同射程與功能需求的戰鬥突擊步槍;除外SCAR亦可加裝一組40mm EGLM(Enhanced Grenade Launcher Module)榴彈發射器提升火力。# |- G% V) C& V5 O: r

5 i* C6 }6 b& o, k1 d9 F
- I4 a  ?# x4 C! `- q2 h9 ]5 I5 c: o1 r$ @- m( d
< 黑色槍體的第一代SCAR,與第二代SCAR相比,在機匣下部與其他細部略有不同。 FN  HERSTAL >
- l( m3 s0 }7 O2 N
/ i+ h2 _: G: A% C# l. `% T
. ^7 a9 y) h  Z* Q5 Z特種部隊用SCAR有可能全面取代M16系列嗎?
% n' S9 D: z! f  d& A% k" u% ~8 R0 c+ v" l
  分析SCAR,可看出有許多部份具一些名槍的影子,其實運用過去成功案例是一種保險方式,因有些設計已成優異規範亦難再推翻;FN SCAR相較M4A1,可說是僅保留M16式下機匣與握把設計的優點,針對M16許多缺點徹底改良其改採;SCAR右折式伸縮槍托,可大幅縮短攜行長度、而槍機卅槍機座卅擊發系統卅復進系統 & 等已擺脫M16許多缺點、SCAR並可依射手習慣更換左右方向的槍機拉柄、雙側皆有射擊選擇鈕與彈匣釋放鈕、上機匣卅護手與戰術滑軌簡化整合為一,使鎖上配件更加穩固可靠、下機匣則採用聚合塑料材質減輕整槍重量;SCAR在許多規範上要求非常高,所以整體可靠性與耐用度是勝過M16系列。
1 X- h! k" U2 g! }9 G- B6 L3 O( i4 V+ c: f( p8 k: G/ d# Q$ T! y
  SCAR若發展成功,計劃MK16 SCAR-L(5.56mm)將取代特種部隊M4A1╱M16A2╱M16A4;而MK17 SCAR-H(7.62mm)則將替換現役M14卅MK14(EBR-Enhanced Battle Rifle增強型戰鬥步槍)卅MK11狙擊槍。特種部隊專用SCAR是否將來會帶動其他軍種替換現役M16系列,個人認為目前為止還不至於有此可能,因SCAR僅是槍械本體與配件發展,仍依舊延用現有北約制式步槍口徑彈藥;實戰應証5.56mm穿擊破壞力與致傷效能未盡理想,7.62mm則是彈體太長和射擊後座力過大,而全面採用新式6.8mm步槍彈的時機還未到來。
  r  `; Y  z# ]7 Q6 J1 j/ U) j; |- B; _
  回歸設計面,從已公佈的SCAR資訊去分析,SCAR還是有部份設計問題有待改進,SCAR給許多人第一觀感是醜和重量應該不輕,這應該是第一代槍托外型類似M60機槍且加上外觀採黑重色所引起,第二代款外觀已採沙漠色,槍托外型做了些修正,不過此伸縮槍托最大缺點是右折後,為避開槍機拉柄操作空間和退殼口位置,而採怪異的折後下斜角度,這種折衷設計其實是不夠理想,反而造成遮擋右側彈匣釋放鈕操作(士兵需改由左側釋放彈匣),更嚴重妨礙是右手食指伸進出扳機護弓內之靈活度;值得討論是否SCAR槍托必需設計如此複雜∼可伸縮長度與具備寬厚可調托腮板,其次SCAR槍托若改為左折與修改左側槍機拉柄是否問題較少。
. O* K- H  W- \# [' S& `$ w1 i
, t2 I5 f) N4 D% E: _. y1 Z  SCAR多道長條戰術軌道設計,優點是可鎖固許多配件和可靈活調整;問題是∼實戰中真需要有這麼多配件掛上嗎?空出軌道雖有護片可蓋住避免扎手,但激烈戰鬥行動中4∼5個護片其鬆脫機率應不小;取消步槍傳統護手改以加裝前握把代替,犧牲原護手對槍管隔熱的實質握槍便利;至於SCAR的大型握把可向下拉出小雙支架當成步槍腳架,只能算是噱頭,因實用性其實是有限;SCAR另一個值得觀察是尚未有刺刀座設計,或許FN設計群還不想先碰這困擾的小問題。
! _1 L* c" H7 x/ {- {) T( W" b5 X# ?3 t8 d$ j
  部份報導中,宣稱MK16與MK17兩者零組件有90%共通性,這應該是以零件數來換算出的數據或是同口徑步槍換不同長度槍管才能有此高百分比,因5.56mm與7.62mm子彈全長不同,所以MK16與MK17一些重要與大部組件如∼槍機、槍管、上機匣(退殼口長度)、下機匣(彈匣外部尺寸)都不能共用。
" ~. T6 G1 Q3 E; `. e# q, ^! w
8 S7 ?* K' b& R+ Y1 u/ J  R% {& `7 o5 o- G- r

0 T8 x$ x. @9 y: e* t0 {< 第二代SCAR-L 所加裝榴彈發射器在設計上有許多值得商榷之處。 FN  HERSTAL >
+ T4 Q! L- G' e0 {/ h3 k1 E/ B2 d
  B" P$ M) }$ V: s8 N2 ?6 a* e# [7 i) u1 I& h
EGLM 40mm榴彈發射器2 u4 y! o. g! L8 F
& \& E6 B  U1 x1 j) g! I
  EGLM 40mm榴彈發射器其操作特色是由左側邊開啟,優點是可裝填加長型榴彈,更具攻擊火力。不過現役M203榴彈發射器在設計上操作反而較為順手,與槍管同軸向開啟裝填,射手仍可保持穩定握扶槍枝且槍口依然朝前警戒待射;相對EGLM必需專注於裝填開啟角度並調整持槍重心;EGLM榴彈發射器整體長度較短但上下寬度卻加大,難論其輕巧與有效益之改良。
- {, u% l* k7 n! Q, q
0 ?* S9 e, H0 o  現行EGLM設計採較短榴彈管設計,推測是以SCAR CQC型(為更短槍管之衝鋒槍)為最大極限設計尺寸(不超過其防火帽),為了衝鋒槍款卻犧牲了卡賓槍卅突擊步槍款之榴彈發射有效距離,則非明智;若戰術評估現有M203其40mm榴彈有必要再增一半彈體長度增強火力,是可局部修改一些組件因應(兩段式前拉開長度),不一定得要買一套全新價昂射程短的系統。( v# E$ m% R0 S# i6 O; z
) U1 v( Y( R9 J( y9 V
  EGLM不同於M203是將榴彈發射扳機部份拉到步槍扳機部下方,此設計需繞過彈匣口下方,不僅增加零組件數和降低可靠性,並且帶來一些操作上問題∼戰場槍械固障排除時需快拆槍機匣時之麻煩;此設計亦意謂士兵右手手指其必需離開步槍扳機才能操作榴彈發射,不似加裝在突擊步槍上的M203,可同時雙手扣引兩種不同武器操作;M203雖以步槍彈匣為變通性握把,卻比EGLM更易握持與持槍警戒。& K' c0 P2 q4 e- j5 T4 n

) D( E/ l( Y# O, S: A5 A8 ^8 b% h3 K) E* H8 E

( T* S" v* e- h! f! D" p< XM8充其量只能稱的上是把外型前衛可簡易保養的G36改良型步槍。 US ARMY >
! Q$ F4 U1 H+ Q; F
0 z; T/ v2 _, Z0 N' x2 P, q[ 本帖最後由 M16A1 於 2006-7-6 12:45 編輯 ]

本主題中包含更多資源 (圖片、附件...)

你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檢視,沒有帳號?加入後憲

x

評分

參與人數 2貢獻 +18 收起 理由
DDS + 10 精品文章
Hua + 8 原創內容

檢視全部評分

 樓主| M16A1 發表於 2006-7-6 11:36:15 | 顯示全部樓層
聯勤槍械研發正處於延續關鍵7 ~, N2 O" \6 |9 g2 {6 b# o

7 B7 K7 [- f  P8 {自主設計 擺脫跟隨
# H* Z2 \4 w4 J& V! k% L2 ]7 A0 R$ v" {4 a" ^" E. v" a! l# x- |
  以往聯勤卅軍備局小口徑武器的發展,向來是跟隨美軍為仿效對象,依此步驟發展是走的穩定,但自我提升突破和擺脫創新的企圖心不足,加上因發展時程遲緩、錯誤仿造槍款、非效率的簡化設計、取捨錯誤的降低成本的項目、粗糙不注重表面細節處理、生產趕工與品管不良而導至質差、交付部隊後無持續且正確保養使用教育、士兵錯誤使用觀念與不用心,導致許多問題累加,到最後使得國造槍械落得不應該有的次級仿造品之負面評價。( e6 A0 Z# H6 I- |7 A
2 @' ]5 N5 b5 g, k$ b  I# R
  美軍採用M16A2突擊步槍後,亦不停歇地亦進行了數個下一代步槍的研發計劃,但至今未有決定性的成功方案;聯勤卅軍備局槍械研發不似美方有充裕的經費卅人力卅設備與加上無其他槍廠的參與配合,在各項條件不足情況下,過去對於下一代突擊步槍的研發先採觀察慎思的態度,倒是不難理解;不過從美方一些研發方向與計劃細節,可看出未來突擊步槍應具備的一些條件,再以分析比較軍備局現階段槍械生產研發技術,可推論軍方研發單位已經遇到許多一直沒有克服的技術與設計瓶頸。( P7 W  @* S" W( e
2 y& V9 n/ Q" F7 G$ G
  軍備局在面對美軍SCAR新世紀特種作戰用突擊步槍的發展,如再採用上一個世紀的抄仿舊招,等美軍作出成果量產裝備後,再自行局部作部功能小改,只求避過國外槍廠的仿冒訴頌後,再關起門來自我滿足,那將再次自我傷害國人對國造槍械自主設計的期盼。
( l! p* J: Z) u& D9 @
% z) a1 l) L+ T- d  過去聯勤發展過一款XT86(不同於現今T86卡賓槍)是折疊槍托式,可從外部結構設計去推估其所遭遇到的技術╱材質╱設計等問題,但總是一個新的開始。聯勤在更早期T65突擊步槍之前曾試製過AR18,卻因某種因素停止發展,這款國造AR18是採更保守的固定槍托款,未能在槍托材質與折疊設計突破,那時如克服這兩個關鍵問題,現今國造步槍的進展將是展新的另一條路;第二個錯失轉機期是決定採用新5.56mm SS109(聯勤TC-74)子彈時,並沒有完全採用一款全新設計的折疊式突擊步槍而非T65K2,使得現階段國造突擊步槍的發展停滯二十多年無重大突破。
9 B1 T  H: ^/ k( b- }
4 T; U7 ?" a1 ]: {3 r2 v* e3 @/ Q% b5 \+ W4 o( `3 U  x) j

! J  `* Y2 g$ L! |! k2 n< 軍備局 T91 卡賓槍  MP319 >2 ^* k' E) b# i3 S; I: r

8 [3 @5 N" U4 J! H+ Z+ o- D6 {. S0 C8 H- t( [& s- m
下一代國造突擊步槍應採何種設計/ y, E3 [& |; D7 Q8 s' ]3 |
1 y! _3 v9 M* s) O, s
傳統構型折疊槍托 或 Bullpup設計?
) V) h& j' ~1 }
. `  v0 M9 R: h  Z( S+ c  傳統構型折疊槍托設計應該是一個重要關鍵,在實戰持槍射擊或持槍警戒待射時,展開折疊槍托(SG550)或拉開伸縮槍托(T86)都是穩定持槍姿勢與提升射擊精準度的必然要件;這點讓堅持採用固定槍托設計的保守派,得以繼續堅守其理念。確實不容否定槍托在實用性的存在價值,但除在射擊或警戒待射之外,突擊步槍在更長時間的行動攜行與常態性一般勤務中,其實士兵真正更需要的是一把輕巧可折疊槍托的突擊步槍。  @+ {  ?2 }0 a& H5 i+ o

+ Q; I" U6 X/ e8 a  n  雖然步槍設計還有另一種迴異傳統步槍的Bullpup理念,譬如奧地利AUG與中國95式突擊步槍∼此設計是將扳機與握把前移至彈匣前方,這使得傳統構型步槍設計中佔了全槍四分之一長的槍托,得以有效縮短長度可只剩一小段槍托底板,而槍托底板鎖於機匣後段即可雙重利用達到槍托功能;不過Bullpup設計步槍還是存有無法解決的先天缺點(請參考全防189期∼Bullpup的迷思),除非無彈殼子彈技術成熟可靠並克服熾發問題,Bullpup式設計的突擊步槍才有發展性價值。3 ]& B4 {5 R8 P, i# }% K+ A; {
! o$ T8 O$ @$ I+ s0 w
  M16卡賓槍的伸縮套管槍托設計,的確改進了M16標準型固定槍托的部份缺點,但尾大去不掉過長的槍機座與藏於槍托內的復進系統,是一直是讓人垢病的落伍設計(美國民間槍廠亦有針對軍用M16缺點作出改良出過折疊槍托款式,卻又想搭上民用AR15轉換套件的銷售利機,而未能有效徹底完全改良,所以其整體改進還是不足取)。諷刺的是過去遭人嫌惡的M16A2卡賓槍,卻因特警風潮與反恐作戰中,讓可鎖上不同裝配件的M4A1得以鹹魚翻身再受輕睞;事實上就美軍過去幾個停止與發展中的下一代步槍可知,M16的設計早就落後已無再發展的前景。
; P6 x: {/ d! `% D6 Q8 S& Y. O& X* r1 m7 B) X
  若軍備局要以T91為架構發展臺灣版的SCAR供特種部隊使用,T91還是用M16式槍托卅復進系統卅槍機座,也沒有突破使用塑料機匣而續用鋁合金材質;那臺灣版的SCAR技術與設計只是原地踏步而已,也相當可惜是將浪費不少寶貴時間與經費。# R: T3 R) ]( h, f

  _3 d: W; j$ a/ Y
' k* c: |* O' K  V3 |: E8 K
& T) ^$ [8 W$ d( d: X< T86是聯勤最具代表性佳作,依據國外已公開資訊∼T86在海外使用單位為約旦特種部隊,並獲不少好評。 http://pro.corbis.com/ >
# |4 Y1 N5 P* i5 [% [$ S9 l9 `8 R- ~9 {$ x
未來突擊步槍∼在城鎮戰中應具何種設計特徵
. I/ ?8 b/ ^3 d, x; @$ w
" `$ K- ]/ c; a7 x  因應步兵戰場型態改變與都會反恐作戰,下一代國造近戰突擊之步槍應是全新設計,並對國軍未來任務型態與自身條件作出強化與修正。
" J( h! h' T  D* I6 y$ N
, y) Y4 f& J  z6 u8 t; A: e1. 彈藥選擇   6 ^5 U% E. E3 F; L' E% i
; k; z+ q9 A4 s2 i' G1 t$ d. u
  國軍部隊所使用步槍子彈,仍需以北約制式5.56mm 與7.62 mm兩種口徑子彈相互搭配方式因應,美軍實戰驗證現代戰爭僅靠單一彈種的步槍是不夠,國軍重啟7.62 x 51 mm步槍是必要的決定。
4 o" F5 _8 q8 ~9 v, J, K
9 M, D1 R, `5 B6 ~  戰場射擊中,實際上彈頭並不全然都能無礙的命中人體目標,士兵希望彈頭在穿透輕阻隔物後仍有足夠動能與朝前飛行能量,對於輕掩護物後之敵人目標,還具有某種程度之致傷能力;使用較大口徑彈頭7.62mm子彈亦可彌補5.56mm彈頭射程不足,在射擊非人體目標之輕防護體或對重要戰略物質設備產生更大的破壞力。
" V# W5 O# p$ v( n& m
0 I. f" b, h; Q* I, g1 o  從美軍在阿富汗與伊拉克實戰經驗,M4A1卡賓槍有殺傷制止力不足問題,聯勤除5.56mm TC-74子彈供標準型T65K2外,必需再生產一款如美軍Mk262加重加長彈頭體的子彈,以彌補T86卅T91卡賓槍因短槍管導致之中距殺傷力不足的缺點。
- V$ q( V0 ]) n5 X; @; a* b9 w
- t8 P2 {' p1 V- t& `6 G: ?2. 全槍尺寸, q3 d  e& \' k# B- X/ ^

- e+ ^! t' }. K8 \4 w  尺寸以槍托全展之卡賓槍款85cm∼標準型突擊步槍100cm為尺寸限度(依任務換裝搭配減音器不在此限),至於更短槍管的CQC衝鋒槍型就沒必要大量配置;因過於著重減短槍管長度∼卻忽略彈頭膛線搭配∼導致犧牲射程卅殺傷力都是不智之舉。0 _! i1 Q! @: R' u( \6 N5 G/ {

9 q6 ]5 z+ Y  b* r( g: O: b  至於美軍發展中的SCAR,其雙插銷快速即能結合分解即可轉換不同槍管長度設計(近戰型卅標準型卅狙擊槍型),是可視為一種設計理念但非必要性導入,因其槍管轉換還是同口徑設計,並非一下就能轉換不同口徑;即使是下一代步槍口徑提升為6.8x43 mm,而子彈長度是以現有5.56 mm為限,依然無法完全取代7.62x51 mm之效能;快速更換槍管的時代,除非整合不同口徑彈頭且子彈全長控制在57.4 mm情況下,一般士兵用的突擊步槍才有快速更換槍管需求。
- y; t( {( J$ q9 h6 i5 c. d, O& H5 N3 C( Z
3. 折疊槍托設計! I' Y; T' c7 w' Z7 j9 Z3 D
8 y5 `& V' m8 G0 M
  折疊槍托設計可讓突擊步槍易於收折攜行收放,並能在狹窄車內空間中∼在遭遇攻擊情況下,可不展開槍托儘速迴轉槍身進行壓制性射擊,此便利性非固定式槍托之突擊步槍所能及。
7 M! m' c7 v, a& ?+ @; Z- v' f3 @1 Q: P0 g
  折疊槍托後之突擊步槍∼若以戰術槍背帶+輔助瞄準器等搭配,亦可彌補槍托無法立即展開穩定射擊之部份缺點;經戰術評估與射擊訓練是可將5.56mm卡賓槍的比例調降,搭配較多數量的標準型突擊步槍,發揮出5.56mm彈頭應有的表現。% \: O$ N$ s+ v# |! `
$ D& L& [4 B" p0 ?4 d* i
  國造新突擊步槍之折疊槍托是否要設計成如SCAR般具有伸縮槍托,可調整不同長度因應不同身材士兵或不同程度穿著配備時使用;若初期發展為簡化製程為不可調式折疊槍托,如確有需求再發展都是易事,但聚合塑料槍托材質結構必需能承受近戰托擊之使用。. l  q0 b0 @& @8 N- E

( ~! e3 T) U# L5 P6 E  C! Y
: D! D7 H4 U. o& ^2 {
- H) s6 O& h7 l( F' o7 K< .30-60卅7.62x51卅5.56x45卅7.62x39  MP319 >
9 u# O( D& J* a) k) T' [. V7 t9 ?0 u4 P9 q
[ 本帖最後由 M16A1 於 2006-7-6 12:44 編輯 ]

本主題中包含更多資源 (圖片、附件...)

你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檢視,沒有帳號?加入後憲

x
 樓主| M16A1 發表於 2006-7-6 11:37:16 | 顯示全部樓層
4. 任務搭配∼兩款彈藥口徑之突擊步槍  
( u0 g7 o# M0 E4 v( [+ e1 S
9 |1 Y# n7 K2 q* b6 S& z3 O, b0 h  單一5.56mm突擊步槍是無法應付所有任務,雖有7.62mm排用機槍做後援武器,但近戰第一線仍需7.62mm突擊步槍作精準與更大破壞力之射擊需求。2 Y2 }/ e" p7 b, _
$ h6 F9 z) \" h
  5.56mm步槍與7.62mm步槍之搭配比例,若在同款槍械機構設計情況下,武器組件大部共通與訓練相近情況下;5.56mm步槍與7.62mm步槍以3:1或4:2比例皆可;至於9mm衝鋒槍現只適用於警勤任務,早已不適用於現代軍事突擊任務使用。
, U% S9 n5 P  |3 a4 Z& {" V; i# C+ \2 z5 R& M. G7 k
  至於下一代國造步槍是否要發展使用俄製AK47用7.62 x 39 mm子彈,以便運用擄獲敵軍大量彈藥轉用(或供特種部隊深入敵境使用)、或第四種6.8mm子彈口徑設計,其實這則應屬於後階段之研發項目,可視經費與需求作調整。
/ f: |$ G) F3 m' I, ^' U" u
* {) c$ F- e1 O% o# w. N3 W  不論是伊拉克的美軍士兵或是當年阿富汗的俄軍特種部隊成員,戰場經驗都是儘量多帶彈匣,即使公發數量不足也會想辦法增加,多數美軍士兵帶多達15個;國軍現行單兵基本攜帶彈匣數與子彈量,是不足必須再調整,攜行子彈量不足雖可用攜帶散裝之盒裝彈(班級單位必須攜填彈條與快速裝填器)或前線設置補給站來應急,但庫存彈匣數量不足問題就不能忽視,因台灣這類槍械管制國家在戰時是無法靠民間力量立即補足;並且軍備局將來設計新彈匣亦必須考量∼如採塑料彈匣必須要有如SG550併聯設計或金屬彈匣需配有彈匣結合器,來加快更換彈匣速度與加速持續火力。$ M- J1 d9 z" R( S1 {' p* x& Z

( [: E+ x: p' R9 N/ [. @  國軍對於一般部隊中具有優秀射擊能力的士兵,這類國外稱為Marksman神射手是不同於接受正式訓練的狙擊手Sniper,Marksman在國軍中應稱為特等射手,過去並未給於適當的裝備與基礎狙擊訓練;這類特等射手是應該配發Marksman Rifle,若以每一排有兩名的特等射手編制與訓練,讓他們在一般性的戰場發揮更大戰力(其實在城鎮作戰環境,因狙擊距離通常不超過300公尺,半自動的精準步槍會比手動上膛狙擊槍好用);在國軍下一代步槍未服役前,可以從現有部隊中精挑出T65K2或啟封狀況良好的M14,交由205廠改裝成Marksman Rifle,其效益是勝過只給特等射手一把普通T91卡賓槍。
+ V& d; Z6 o: W0 p; y1 ]$ r9 a# r4 B( d3 Y+ j( u9 j
5. 不同口徑卅單一槍款械機構設計  
9 l/ E* P  S0 M, `; s( P$ @
9 q" F. W  M; Z; U/ q. `  以現役5.56mm T65K2突擊步槍卅T91卡賓槍再搭配重啟用7.62mm M14步槍,是可做出最經濟之組合搭配;但這三把步槍本體設計上已達極限,難做簡易修改符合未來任務之使用需求,只能視為階段性因應之策,再回到上個世紀越戰之等級改良,並非長久之計。
0 }8 m) g6 ^% W2 k' q9 T. s9 {* `+ n
  未來突擊步槍理想設計是∼兩種5.56mm與7.62mm不同口徑但同款設計步槍為主要架構,依國軍部隊需求作局部調整修改。此舉不僅可簡化生產與降低成本,在後勤保修與人員訓練亦有許多優點。
: \1 y+ }  d7 T) n4 B% O
* G# Z7 A" k% x6 h  FN SCAR雖至今尚未有刺刀座設計,其實近戰突擊中亦可能上刺刀與敵人近身鬥搏,故刺刀座設計仍需保留,且美軍伊拉克經驗士兵仍有使用刀械的需求性,不過國軍新刺刀設計不能再如M7刺刀般簡易,必需朝多用途刺刀配置。?% ]$ k; {' Z0 O7 C
" [( s& @. F* Q3 [
6. 標準配備:光學瞄準鏡  
6 l: V3 i5 T' H
, Q7 ^3 M, D4 p/ V8 w  G  面對未來下一代突擊步槍採購,如還停滯在經費考量問題而不肯將光學瞄準鏡列為標準配備,認為士兵可以僅靠少量的實彈射擊訓練,運用傳統機械瞄準具而天賦異稟克服萬難練究出精準的槍法,那將是過於樂觀;若還擔心一般士兵仍教不會愛惜保護光學瞄準鏡,而長官怕裝備損受連座處分,長期一直擔心不給機會作教育與訓練,經驗告訴我們∼永遠怕事是無法成長;既然狙擊手都將能槍視為第一生命,一般士兵若平日對槍械不愛惜使用而導至實戰射擊失準,遇戰鬥任務打不到敵人被反制,是怨不了他人;如果士兵對於步槍的保養使用,還是漫不經心毫不在意,長久累積不當使用下,那已鎖不好的可拆卸提把T91,其可靠性是不及固定式照門組的T86。
- G  ]: ?! q  w0 K, P4 W2 a8 a* r2 g4 K. @/ N7 ]
  克儉式僅以人眼搭配步槍本體的簡易金屬瞄準裝置,是無法有效提高實戰準確射擊命中率,並且作戰前無法增加士兵運用武器與參戰的信心;因節省成本而在戰場上付出更昂貴的代價,往往是不能劃上等號來解釋;且台灣防禦作戰型態是屬突發性質,等戰場印證一般士兵都急需配發光學瞄準鏡來提升射擊效能時就為時已晚,就算備戰開始時軍工廠與民間廠全力配合,都無法再短時間大量生產供給軍隊足夠數量。1 I8 I% N9 ]6 T; d: R  h4 N

; V$ h; h! L/ f9 w. R  FN SCAR步槍在戰術軌道之設計,運用太多預留與多道軌道設計,反倒犧牲步槍護手基本握持功能;其實在護手部份設計上預留一些鎖定軌道螺孔即可,非必要存留一大半外露不用的軌道造成額外重量與使用不順手(即使如美軍配發戰術手套保護,且戴上手套操作不便與手感差,此習慣不見得適用國軍士兵)。至於雷射指標器與槍燈卻有實用性,但國軍經費不足實際上僅能配給少數特種部隊使用,只要在護手上預留螺孔將來鎖上戰術軌道來因應。不過這款突擊步槍在護手下方設計必須正視加裝可折疊式前握把的功能,但別陷入增加一長排下軌道錯誤。
  E- `; s( g' Z7 n( U3 U& K8 K8 {& ^8 ~5 g8 k8 v
  台灣步兵裝備更新因涉及經費不充裕問題,要下一代突擊步槍步槍全面配發光學瞄有其難度,所以理想的設計必須要保持固定式金屬瞄準裝置但為非可拆式,在機匣上方採類似AR18可加鎖戰術滑軌設計,若戰時光學瞄準鏡破損無法瞄準時,只要快拆光學瞄準鏡∼不到15秒內就能進行精確射擊。
- O4 \: M# n( g( ?& _; [; I
: z8 F) y+ p. j, C. s/ X7. 槍口裝置設計卅7.62mm全自動射擊能力  6 @$ R7 L' B6 \: O

" u4 |6 Y) E3 W+ u! h  新一代7.62mm突擊步槍方面則需使用具效能∼防火光與制退功能之槍口裝置、並以機構相關設計來減緩全自動模式點放射擊的後座力。4 l6 `+ S+ j- @% e6 I
  M14給人垢病原因除槍體過長外,就是7.62mm全自動射擊不易掌控,過去已有一款槍口裝置設計運用在M14全自動射擊上,具有相當成效抑震制退能力;重新啟用7.62mm口徑之突擊步槍,其射擊後座力必需藉設計來效降低克服,因近戰中僅靠7.62mm單發射擊是無法產生壓制性火力,全自動射擊模式下的有效兩發點放是必備的射擊要件。0 P( f) B' ]8 e

: h2 J( R, q- N  7.62mm突擊步槍在後座力與槍口抑震得已克服後,則需搭配30裝彈匣以持續射擊火力;而7.62mm突擊步槍槍款是否需再往上發展為半自動狙擊槍款,其實還需視槍械機構設計優良與否、製槍工藝與品管是否有擴展性。
4 M; q7 K+ c9 w- `5 b. F5 V: a" _. C4 K8 x3 x. C1 l4 b" f$ W! ^
  城市作戰距離縮短與近戰突擊任務增加,過去單純防火帽功能已不符使用,不論是特種部隊突擊作戰或Marksman特等射手卅Sniper狙擊手,在特殊任務上有需附有槍口減音器降低射擊噪音以利擊殺,這種特戰裝備只有靠軍備局自製才能在配置數量上保密。$ g* ]. O$ Z8 }# Q

- t2 }5 ]. F. _+ h% R8. 單發卅兩發點放卅全自動射擊模式
- @- [! s- K( v' \6 r) q1 J' _5 }- a  C' V. v; e6 B
  T65K2的三發點放概念是來自M16A2,其實點射第三發因前兩發後座力與槍口上揚因素影響,彈著已偏離標而形成無效射擊;過去阿富汗的俄軍特種部隊是在全自動模式下訓練兩發點放來控制射擊和節省彈藥;其實突擊步槍兩發點放才是理想的設計,而理想兩發點放必須以機構精確控制,使士兵專注瞄射不要想太多而分心,真要一次打出三∼四發子彈,就撥到全自動模式下點放就可。?
! ?% W! R9 Z5 T% c! D1 L, j
' a" g( h$ J+ y" B7 O9. 聚合塑料材質運用  
( q( g2 Z) _( B% f& l2 D$ v
- @. a! N/ L+ E1 R2 U$ F  突擊步槍槍身機匣主要組件與次要組件大量使用聚合塑料材質製造,將成為必要技術工藝指標;如再續用傳統金屬材將是無法突破技術的象徵,國外許多小型手槍廠都推出了具聚合塑料材料的手槍。  / [' e3 I4 M( c: u+ R9 Z0 R4 m

: e# j+ s7 c% Y+ h2 k' c8 m" b  過去聯勤以Beretta M9為架構所設計的T75卅T75K1半自動手槍的發展,早已跟不上槍械設計潮流,更談不上具有參與新一代軍警手槍競標競爭力(Beretta 最新的90two雖然外型線條做了前衛設計,但仍舊是在M92架構設計下存有原槍的一些缺點),更嚴重問題是9mm制止力不足與美軍伊拉克也發現不少M9問題;雖然M4A1之類卡賓槍(短槍管型突擊步槍)是可以取代過去使用手槍彈的9mm衝鋒槍地位,但卻無法替代半自動手槍在近距衝突與狹窄空間的戰術需求。一但聯勤能掌握聚合塑料材質技術,就必須開始進行下一代半自動手槍設計(聚合塑料下節套槍身);因為城鎮作戰與反恐特戰對於半自動手槍的需求量是超過以往。
6 f8 m3 `0 u1 K8 g" a4 i- @
: f* Y( W- U: {* B1 E1 e" ?結語   3 q+ |2 z/ z4 S( H2 t& }
, I0 ]6 I5 f7 R. k0 I) Z
  近年來,中國大陸許多槍廠不斷推出各式新槍設計相互競爭,雖然部份槍款可以立即看出存有相當大問題,但中國大陸槍械設計已經朝獨立自主設計擺脫模仿的階段邁進;其實聯勤卅軍備局本身具有相當優秀的設備與人才,許多條件是勝過中國大陸,可惜是無強而有力的推手去自我提升創造新局,期許在新任軍備局局長領導下,國造槍械能寫下新的里程碑。

評分

參與人數 2貢獻 +10 人氣指數 +1 收起 理由
dennishu98 + 1 精品文章,值得推薦,給您加分!!
空中騎兵 + 10 精品文章

檢視全部評分

HERB 發表於 2006-7-7 20:35:17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M16A1 於 2006-7-6 11:33 發表% S) W- o9 K1 C! w) T4 D
針對M16許多缺點徹底改良其改採;SCAR右折式伸縮槍托,可大幅縮短攜行長度、而槍機卅槍機座卅擊發系統卅復進系統 & 等已擺脫M16許多缺點、SCAR並可依射手習慣更換左右方向的槍機拉柄、雙側皆有射擊選擇鈕與彈匣釋放鈕

, H2 c) |# o  t4 Z' j. \: nM16系列的中置式槍機拉柄本來就是可以左右手射手都可以操作,雙側射擊選擇鈕與彈匣釋放鈕對於 M16也早已不再是問題。! _/ p$ a, A% q6 a3 m
原帖由 M16A1 於 2006-7-6 11:33 發表' o3 N) _# J% X4 {$ g
SCAR多道長條戰術軌道設計,優點是可鎖固許多配件和可靈活調整;問題是∼實戰中真需要有這麼多配件掛上嗎?空出軌道雖有護片可蓋住避免扎手,但激烈戰鬥行動中4∼5個護片其鬆脫機率應不小;
3 z5 C' M1 m# d9 m* E/ @0 S' ^
護片如果會有鬆脫的問題,現在的SOPMOD應該就已經會有所反應,但是並沒有!
" d6 W; T$ r$ Y# d, b1 x6 v
原帖由 M16A1 於 2006-7-6 11:33 發表3 o6 {2 G4 ^) c! x7 G: }7 ~7 Y
取消步槍傳統護手改以加裝前握把代替,犧牲原護手對槍管隔熱的實質握槍便利;至於SCAR的大型握把可向下拉出小雙支架當成步槍腳架,只能算是噱頭,因實用性其實是有限

; a1 i) n8 M" X2 Z7 p) g( M, C“犧牲原護手對槍管隔熱的實質握槍便利”?如果是握前握把,根本不需要以手去接觸到由護手散發出的熱度。
- U" ]4 O3 N% f4 h4 x. S至於前握把腳架的便利性,必須看用在甚麼環境下,並不能說是全無實益。$ q" e3 ^9 b' }
原帖由 M16A1 於 2006-7-6 11:33 發表1 i$ e7 k! @- c% H6 A4 f  w
部份報導中,宣稱MK16與MK17兩者零組件有90%共通性,這應該是以零件數來換算出的數據或是同口徑步槍換不同長度槍管才能有此高百分比,因5.56mm與7.62mm子彈全長不同,所以MK16與MK17一些重要與大部組件如∼槍機、槍管、上機匣(退殼口長度)、下機匣(彈匣外部尺寸)都不能共用。 3 ~+ ^- {& q+ X; d" Q. @  v
: U# s/ ]8 J' a! x) C/ i: k
上機匣、下機匣可採用COLT 9mmSMG模式以7.62mm為本體,更換彈匣室模組即可共用。1 z' K& {6 t) _% N! a
事實上,本於AR15系統的MGI MODULAR WEAPON SYSTEM設計就已經可以共通三種彈藥。
6 v+ g6 U; W5 y( B4 x+ z雖然就以公佈資料來看,FN SCAR 5.56mm與7.62mm的上下機匣不同,所以這應該有其他的考量,並非單純的彈藥不同所以無法共用的問題。/ ~' T  h. p) s5 v6 K
原帖由 M16A1 於 2006-7-6 11:33 發表  G7 q- b5 {; n; h# b
EGLM 40mm榴彈發射器其操作特色是由左側邊開啟,優點是可裝填加長型榴彈,更具攻擊火力。不過現役M203榴彈發射器在設計上操作反而較為順手,與槍管同軸向開啟裝填,射手仍可保持穩定握扶槍枝且槍口依然朝前警戒待射;相對EGLM必需專注於裝填開啟角度並調整持槍重心;EGLM榴彈發射器整體長度較短但上下寬度卻加大,難論其輕巧與有效益之改良。
1 w  W( e7 W) z" W# _# S" G
M203向前開啟時同樣會影響槍枝重心,並非沒有影響,而對於臥射的射手而言,M203向前開啟的方式並不如側開式裝填便利。1 v) b- ?8 _$ e0 y9 C
原帖由 M16A1 於 2006-7-6 11:33 發表
) ]) z% r9 h1 [- H% ?1 Y現行EGLM設計採較短榴彈管設計,推測是以SCAR CQC型(為更短槍管之衝鋒槍)為最大極限設計尺寸(不超過其防火帽),為了衝鋒槍款卻犧牲了卡賓槍卅突擊步槍款之榴彈發射有效距離,則非明智;若戰術評估現有M203其40mm榴彈有必要再增一半彈體長度增強火力,是可局部修改一些組件因應(兩段式前拉開長度),不一定得要買一套全新價昂射程短的系統。
" N  M4 j8 h7 I4 I5 c! [( ]3 p  y
M203可以有9"SOCOM與12"標準管,誰規定EGLM不能有?這並不是問題!
) V3 n" Z5 ^" K( p( L如果為了裝置加長型榴彈而修改直開式M203(兩段式前拉開長度),對於裝置榴彈時的持槍重心之影響並不會小於側開式榴彈發射器,在裝填動作上卻更添不便。5 Z: V* M4 g$ S, m' I$ n# V" `
原帖由 M16A1 於 2006-7-6 11:33 發表
. O- n: l4 x' M6 m3 A, z此設計亦意謂士兵右手手指其必需離開步槍扳機才能操作榴彈發射,不似加裝在突擊步槍上的M203,可同時雙手扣引兩種不同武器操作;M203雖以步槍彈匣為變通性握把,卻比EGLM更易握持與持槍警戒。

* _) f5 v) a4 G, J- x# \" I; j& I0 z不知道由什麼樣的裡由需要同時雙手扣引兩種不同武器操作?
8 v7 w0 n5 }- O( Z' c7 S可否請較一下握持與持槍警戒與榴彈發射器的板機位置有何相關性?& ]2 }, V  L9 F. O3 T4 Q, _! @* F
原帖由 M16A1 於 2006-7-6 11:36 發表
$ Y8 Y% y% C. |聯勤在更早期T65突擊步槍之前曾試製過AR18,卻因某種因素停止發展,這款國造AR18是採更保守的固定槍托款,未能在槍托材質與折疊設計突破

6 m% u- s, V- x3 M" ~如果那個年代的聯勤有此技術的話,此語才或許不無道理。
+ ~9 g- Y% b( C8 w. T) q' _. K
原帖由 M16A1 於 2006-7-6 11:36 發表* g3 @0 \. G  D1 N5 O
並沒有完全採用一款全新設計的折疊式突擊步槍而非T65K2,使得現階段國造突擊步槍的發展停滯二十多年無重大突破。
8 f; R/ D6 W3 ]- z# G1 y% ]& w6 ^3 [  ]
為什麼一定要是折疊式,為什麼不能是類似HK的伸縮拖構型(不要說因為這種拖會晃,因為以現在的工業設計能力,重新設計一款此種基本構型,但是伸縮後如同固定拖般不會晃動的伸縮拖並非難事,南韓的 K1A1是個例子,而K1A1甚至只是沿用M3黃油槍的伸縮拖設計,而不是全新的設計),是否可以說是陷入折疊式槍拖的迷思。% L2 ?, x3 H2 d; v" T
原帖由 M16A1 於 2006-7-6 11:36 發表
8 i( c/ ~; b9 K& p# P傳統構型折疊槍托設計應該是一個重要關鍵,在實戰持槍射擊或持槍警戒待射時,展開折疊槍托(SG550)或拉開伸縮槍托(T86)都是穩定持槍姿勢與提升射擊精準度的必然要件;這點讓堅持採用固定槍托設計的保守派,得以繼續堅守其理念。確實不容否定槍托在實用性的存在價值,但除在射擊或警戒待射之外,突擊步槍在更長時間的行動攜行與常態性一般勤務中,其實士兵真正更需要的是一把輕巧可折疊槍托的突擊步槍。
. c4 y, V* x3 D  @
同樣的問題,為什麼不能是類似HK樣式的伸縮拖構型,此類型的伸縮拖較之折疊槍托更輕,也更能變化出適用不同人體型的槍拖長度!( L. C! w1 {8 H7 ]( K/ s
原帖由 M16A1 於 2006-7-6 11:36 發表
0 ]/ i; \. Z% J若軍備局要以T91為架構發展臺灣版的SCAR供特種部隊使用,T91還是用M16式槍托卅復進系統卅槍機座,也沒有突破使用塑料機匣而續用鋁合金材質;那臺灣版的SCAR技術與設計只是原地踏步而已,也相當可惜是將浪費不少寶貴時間與經費。
' y/ i9 G" q0 B1 ?
要用塑料機匣也要軍備局做的出來,看看那個2266的護木,我還寧願軍備局繼續用金屬機匣!
  M' f9 y" p- P( E$ `
原帖由 M16A1 於 2006-7-6 11:36 發表
' ^+ b4 z" [+ D2 y  p* P快速更換槍管的時代,除非整合不同口徑彈頭且子彈全長控制在57.4 mm情況下,一般士兵用的突擊步槍才有快速更換槍管需求。

# K8 H5 d: l3 z" T, E$ [即使整合不同口徑彈頭且子彈全長控制在57.4 mm,為何一般士兵用的突擊步槍會有快速更換槍管需求?
* p* Z- R4 `( L9 h
原帖由 M16A1 於 2006-7-6 11:36 發表
" {8 t, d5 P9 t1 S: Q3 V& x折疊槍托設計可讓突擊步槍易於收折攜行收放,並能在狹窄車內空間中∼在遭遇攻擊情況下,可不展開槍托儘速迴轉槍身進行壓制性射擊,此便利性非固定式槍托之突擊步槍所能及。
0 m" g# o2 q  J5 [. q5 Z- ]2 U
同樣的問題,又是折疊槍托的迷思,在狹窄車內空間中,類似於HK樣式的伸縮槍拖,不只可不展開槍托儘速迴轉槍身進行壓制性射擊,更可調整槍拖進行精準射擊。
$ v4 a& X1 v5 q; J! o+ [4 Z- B
原帖由 M16A1 於 2006-7-6 11:36 發表
- M( H$ _: f8 l2 [+ a6 l( H折疊槍托後之突擊步槍∼若以戰術槍背帶+輔助瞄準器等搭配,亦可彌補槍托無法立即展開穩定射擊之部份缺點
2 d. z: T  [2 X. v9 s3 I
哪個單位/組織的實驗/測試報告得出這種結果?8 l+ p& a1 @/ p' d0 c3 V. ]. x
MP5可以戰術槍背帶輔助不用槍拖不代表突擊步槍可以;SAS能肩射M240B不代表國軍有能力肩射T74機槍!7 e$ R0 |4 {1 |# b2 E2 |: t
原帖由 M16A1 於 2006-7-6 11:37 發表
0 p$ |; w6 w' w0 s! G5.56mm步槍與7.62mm步槍之搭配比例,若在同款槍械機構設計情況下,武器組件大部共通與訓練相近情況下;5.56mm步槍與7.62mm步槍以3:1或4:2比例皆可

0 n. ]" _/ N  @/ T- G% E請問這個比例又從何而來?同時亦須考慮後勤補給之問題。
  M# [6 S5 Z5 z& |
原帖由 M16A1 於 2006-7-6 11:37 發表
. C, M# C6 F/ i! b  ?0 o/ x至於9mm衝鋒槍現只適用於警勤任務,早已不適用於現代軍事突擊任務使用。
( U4 o' P- [- i) j+ Q# @1 }
Why?
8 O) M, A# C% c9 r( M# |  J2 @6 V
原帖由 M16A1 於 2006-7-6 11:37 發表
3 F! e7 F, ~) z' T0 I至於下一代國造步槍是否要發展使用俄製AK47用7.62 x 39 mm子彈,以便運用擄獲敵軍大量彈藥轉用(或供特種部隊深入敵境使用)
, P8 \7 V- V( y7 @) o
老共正規部隊早已改換為5.8mm彈藥!1 e2 R; x7 k/ r0 i9 F- n
原帖由 M16A1 於 2006-7-6 11:37 發表
9 h1 d% w7 B  Z! I  H並且軍備局將來設計新彈匣亦必須考量∼如採塑料彈匣必須要有如SG550併聯設計或金屬彈匣需配有彈匣結合器,來加快更換彈匣速度與加速持續火力。
- Y+ ^+ J* ^3 x7 p0 b  m
塑料彈匣本身的結合設計將嚴重影響單匣攜帶量,如果要採取這種設計又想要保有相同的攜彈量則必須同時換發新式彈匣袋,又將是後勤上的一大負擔。同時裝置在槍上的多數彈匣,其重量亦加重射手持槍手或是肩背帶背負時的負擔。
# ]4 V: N0 _2 B+ y
原帖由 M16A1 於 2006-7-6 11:37 發表
# N$ _4 U6 ~3 H+ J克儉式僅以人眼搭配步槍本體的簡易金屬瞄準裝置,是無法有效提高實戰準確射擊命中率,並且作戰前無法增加士兵運用武器與參戰的信心;因節省成本而在戰場上付出更昂貴的代價,往往是不能劃上等號來解釋;且台灣防禦作戰型態是屬突發性質,等戰場印證一般士兵都急需配發光學瞄準鏡來提升射擊效能時就為時已晚,就算備戰開始時軍工廠與民間廠全力配合,都無法再短時間大量生產供給軍隊足夠數量。
! a; h: J( ]8 E/ i6 v, J
射擊命中率之高低在於訓練之精實,這點可由美軍陸戰隊與美國陸軍間射擊要求之比較得出,陸戰隊的基本射擊能力總是高於陸軍。
/ v. `: V! ^3 q+ N3 c對於常常看到當兵當完還不知道照門高低、左右響數與距離、風偏修正關係的國軍士兵來說,給他們一具光學瞄具又如何?尤其是光學瞄具(此指有倍率之瞄具,無倍率紅點鏡除外)對於近距離的城鎮作戰來說,未必比簡易金屬瞄準裝置好用。加強射擊訓練與教育在現階段比光學瞄具重要!1 t; b+ @, b+ Z2 h  j  M. d
原帖由 M16A1 於 2006-7-6 11:37 發表
! R0 o# q6 L# K7 \4 \& mFN SCAR步槍在戰術軌道之設計,運用太多預留與多道軌道設計,反倒犧牲步槍護手基本握持功能;其實在護手部份設計上預留一些鎖定軌道螺孔即可,非必要存留一大半外露不用的軌道造成額外重量與使用不順手(即使如美軍配發戰術手套保護,且戴上手套操作不便與手感差,此習慣不見得適用國軍士兵)。至於雷射指標器與槍燈卻有實用性,但國軍經費不足實際上僅能配給少數特種部隊使用,只要在護手上預留螺孔將來鎖上戰術軌道來因應。不過這款突擊步槍在護手下方設計必須正視加裝可折疊式前握把的功能,但別陷入增加一長排下軌道錯誤。

/ ^& R3 D( Z2 w# Y& {前面批評CSAR犧牲步槍護手基本握持功能,後面又說要國軍突擊步槍在護手下方設計必須正視加裝可折疊式前握把的功能,不知可否解釋一下其中矛盾之處!
1 @4 f! p+ S0 d9 o3 ~0 B; Z事實上一長排下軌道的設計正可提供不同體型的射手自行決定其前握把位置。, q3 ~4 {5 @- f
原帖由 M16A1 於 2006-7-6 11:37 發表4 k$ Q' T$ g; L8 c5 O8 @/ d. Y
突擊步槍槍身機匣主要組件與次要組件大量使用聚合塑料材質製造,將成為必要技術工藝指標;如再續用傳統金屬材將是無法突破技術的象徵,國外許多小型手槍廠都推出了具聚合塑料材料的手槍。 

: p; G9 f! a. B) v. D9 {" r與其要求突破技術的象徵,不如先要求可靠一把可靠的步槍,G36因為聚合塑料材質而導致的問題所在多有,連德軍內部也是抱怨聲不斷,好個技術進步的象徵!8 ]) a8 j; f) h$ s# C6 @- {5 K+ M

, L; k0 Z4 t* f8 b  q9 F[ 本帖最後由 HERB 於 2006-7-9 22:14 編輯 ]

評分

參與人數 4貢獻 +16 人氣指數 +1 收起 理由
dennishu98 + 1 敘事有理,條理分明,我很贊同!!
施純佑 + 5 我很贊同
Hua + 6 互相討論求進步
寧安 + 5 精品文章/我很贊同

檢視全部評分

HERB 發表於 2006-7-10 15:34:49 | 顯示全部樓層
由SCAR的圖解說明來看,EGLM是以向前推一小節方式退殼,可向左或向右轉進彈。

本主題中包含更多資源 (圖片、附件...)

你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檢視,沒有帳號?加入後憲

x

評分

參與人數 1貢獻 +5 收起 理由
寧安 + 5 精品文章

檢視全部評分

董事長 發表於 2006-7-21 08:55:40 | 顯示全部樓層
槍枝在台灣沒有開放,所以一般大家對槍枝不清楚,一般退伍後能在打靶的機會很少了。
9 f8 d  |% p3 m* y我也只有去泰國玩,打打手槍而已9 p9 H1 M7 Y; M4 y# z& ^; H

1 F% z% D7 [7 {- n8 ^7 F[ 本帖最後由 施純佑 於 2006-10-10 00:35 編輯 ]
寧安 發表於 2006-7-21 10:19:35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董事長 於 2006-7-21 08:55 發表
, [5 q$ `, h5 I7 }- D! X  P" k槍枝在台灣沒有開放,所以一般大家對槍枝不清楚,一般退伍後能在打靶的機會很少了。0 h" ?9 g. n, X0 O
我也只有去泰國玩,打打手槍而已><

; F/ G2 N5 q9 E0 Q6 S
+ Y) o, q8 m" J! _[box=yellow]寧安勸導警告 : 論壇提倡正體中文, 請勿使注音文, 顏文字, 火星文... 等非正體中文字符號, 若要表達心境; 敬請使用論壇內建表情符號, 敬請修改, 謝謝![/box]
8 F! d. [" y0 [# Z' d3 X% n) t9 E6 n0 ~
摘錄版規$ U" k5 a: K5 B  n
◆第八條 (提醒)8 Q3 J0 }3 U0 K
會員發表之言論,於標題中,出現「拜託」、「請問大大」、「新手疑問」、「急件」、「分享一下」,或其他無法從標題看出文章大意之用語者,管理員得逕行修改,或先以短訊息或於討論區版面提醒之。
+ n  w' E& z/ U" w5 t9 y. E% q0 [; ?. D
前項規定於下列情形亦適用之:
( G" j* v0 ]6 Q+ Q$ v' B: A8 E
4 d; d+ `  l, ?9 t0 E/ W一 會員使用orz、kuso,或其他非漢字之次文化文字(所謂火星文、顏文字、注音文)者。
3 d" }  o' Q1 l7 ?' e$ H二 會員發表之言論,雖未侵犯著作權,但未附來源者。

2 f! m$ g9 ^) F% t7 y0 K% X
+ d0 a% L: M3 t(按一下詳版規全文) 中華民國後憲論壇言論管理規定(九五)法字第九五0七0七號令
sky810505 發表於 2006-10-9 21:53:12 | 顯示全部樓層
大陆已经开始在研制05式步枪.有人透露其结构将有很大的变化.& ~' v0 G2 R# Z- x
而且95式也在改进中.3 z# C0 a0 u0 R$ {( u' l

% v5 N3 }0 T7 \3 K$ ?. y7 ]03式不会大规模装备部队
dennishu98 發表於 2009-3-28 15:51:25 | 顯示全部樓層
槍身短5 K5 F* u. q2 \! G7 ^- o8 j& o
準度高
! H$ s. {3 u( [/ M6 b: t尤其憲兵單位
: M3 i9 Q) L2 s. B# Z實在不適合槍身太長的步槍  F! E1 v# T0 T* g
短槍身的突擊步槍: n: V) n- a$ U/ }0 [- b5 L- ~4 r
是正確的方向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後憲

本版積分規則

禁閉室|手機版|Archiver|後憲論壇

GMT+8, 2025-2-2 21:46 , Processed in 0.043020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On, APCu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ROCMP.org since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