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認為,不管募兵還是徵兵,國防轉型的三大關鍵即是:) N8 k( D1 a8 E- W3 N9 \
1.高司專業化1 d3 Z5 Z2 t! l Q0 s; _' E3 z- f
2.後勤民間化
* d' }1 A7 J2 p/ U0 [) O3 r3.部隊扁平化
) S4 n$ ]3 L+ ~" j: f- y. r( |9 u$ @, E0 @; I" v
這種架構,可說是最經濟實用的。國防是要花錢的,台灣人動不動就X年X千億,為何在最需要的國防上那麼摳門?因為國防和民間脫節,軍方又不被民眾信賴。這也不能光怪民眾不好;軍方自己把自己寵壞了也是一樁。怎麼會到了「後遷台時期65年」了,軍官還培養不出清廉的榮譽心?怎麼會到了現在還要用一套疊床架屋的政戰監察系統架在脖子上,深恐弊端會發生?如果專業軍官連操守都自己管不好,那還管什麼屁國防。那你交給他槍砲彈藥叫他盡量用盡量訓練,難保他不會拿出去賣。反正現在軍法交給司法機關處理,「沒那麼嚴重?」多年來對軍官要求根本不夠專業,軍事院校在外界的印象,古早以前像是「讀不好書的小孩集中營」,後來變成「賺張鐵飯票終生俸的訓練班」。不要怪外界不信任軍隊,軍隊自己就不信任軍隊,從不成比例的過多的政治軍官就可以看出來。一個文明且民主國家的軍隊,不曾看過這麼多政工在裡面。- O9 p2 M) y6 p
4 N4 U Z; h) c- ?9 w/ W
後勤,以往都強調要武器自造,喊了多年的口號,的確有那麼點成果。不過我認為台灣的軍隊根本不適合使用「專門製造」的東西。除了槍砲飛彈這些以外,所有其他的裝備應該都完完全全民間化。這是有道理的。軍方應該直接開放形式,樣式,顏色標準,並且放棄大宗批次採購,改為合約授權製造,而且不是獨家授權,而是自由競爭。反正這錢取之於民用之於民,比方說制服襯衫,一次授權十家,他自然會競爭出一兩家價錢合適品質又好的。水壺,一定會有廠家研究出便宜,多功能,又炫的水壺。其他像是軍靴,打火機,小刀,針線包,軍毯睡袋,隨兵袋,徽飾,雨衣,帳篷,行軍床......這些都可以大大改善品質。國軍不要做乞丐兵,最基本的就是這些天天要用到的東西。交給民間做,也會掀起民間購買軍用迷彩或是專屬用品的潮流。你要募兵,就要有熱愛軍隊,嚮往軍隊的年輕人。沒有什麼比服飾配件更讓人培養嚮往之情了。你放手讓廠商自由買賣,自由訂價,他才會將利潤放在民間消費者上,而給軍方一個優惠。4 o( z0 t" n) Y5 u: [
* ]$ @" H) n4 B$ V5 ^! t: B
至於扁平化的部隊,留待以後寫。
1 }6 X7 n4 A" Q% q" F9 |- N* x+ ], l/ w S
對於國軍的刻下使命,如何以目前的人力,加上募兵制,來完成國防使命?, }3 J; T* L2 N( j; o
" x x1 {% R" Q, V2 d以目前裁軍的趨勢,假設國軍剩下十五萬軍人和三萬的聘僱人員,小弟建議如下的人力配置:
0 H( V( ] h" a, M" ^ _" I5 k J" `* d
A.國防部及北中南東外島指揮系統兩萬軍人,一萬僱員,包括聯參及各種支援單位,軍醫軍法,訓練後勤等* b8 G; H5 e. `& c0 J9 k- w
B.海軍包括艦隊指揮部等,維持三萬軍人,一萬僱員
+ R1 p4 p' F# d! i8 X0 aC.空軍包括各軍用機場及維修等,維持三萬軍人,一萬僱員- N) A9 o8 W2 L V6 `0 T
D.飛彈防砲等固定堡壘,要塞雷達等防禦單位,全台應設置五百處,維持約兩萬軍人駐守( X! `/ v, N$ t4 x$ m
E.裝甲或空騎機動部隊維持一萬人
! g X; n1 l1 l3 w: R. XF.剩下的四萬就是實際「鋪」在島上的小部隊,每單位40人計算,可以成軍一千個單位,負責實際防禦全台368個鄉鎮市區
: q, W/ h% f% s8 W) L( Y
! u1 ?. }- w7 F) g( w) y, m% n6 |這樣的配置必須有幾個變革要做:
0 ?7 i* ?' A& z0 C0 Xa. 國防部高司單位及各地區指揮系統的整合。不要鬧了,台灣才多大的地方,需要三軍指揮部,各特殊軍種指揮部,三個軍團指揮部,一堆防衛指揮部,還要再套上各師級單位的指揮系統,根本就是為了製造官位而設計的系統,尾大不掉。要變革,首先要把國防部拆成兩半:參謀單位和指揮單位。部長是政務官(文職可),負責和所謂的總統府戰略顧問和國安局形成總統的幕僚團,實際負責軍政的事由;人事考核,招募,敵情研判,作戰計畫,這些參謀業務也都是由部長領銜,而由三軍總長(也就是三軍各設一個一級上將,不再設各軍種司令部)作為最大的諮詢幕僚。三軍總長等於以前的三軍司令,但是重心將放在參謀建議,指揮作為則直接秉承國防部之軍令系統。各軍種盡量扁平化,以現代的科技,不必層層疊疊,中央控管的效率高,也避免很多層層傳令後的誤解。不說別的,國防部光一個人事,就有部本部的人事室,加上政戰局也有業務重疊,還有參謀本部的人事次長室,各軍種司令部的人事處,說真的就這樣幾個鳥人,需要這麼多人事單位去管嗎?國軍現都用電腦線傳,連一個人都不會少,何必要搞成這樣。能夠合併裁撤的單位就該精簡化。這是因應政治現實不得不妥協的部份,就像以前說的,百萬雄兵的時代過去了,很多架構都該簡化了。( n' W1 |+ j9 \, S: Z
+ {! w7 E' v& @" m2 w- [ a
b. 海空軍,坦白講我不是很懂。裝甲,坦白講我不是很懂。防砲飛彈,坦白講我不是很懂。但是這是最容易管理的部份,因為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海軍總有一艘艘的船,空軍總不能老是在天上飛不下來,坦克車總是要有停車場不能停在馬路上。每艘船要多少人,每輛坦克要多少人,這些都是有數字的,除開要開船開飛機開坦克的,剩下就是維修力量,國軍應該盡量將維修和後勤也技術轉移給民間,這樣更可以厚植後備戰力。這些是台灣的戰略縱深所依靠的兵力,陸軍還沒用到,就要靠這些單位先擋一陣子。台海本來就只有一百多公里,防砲飛彈飛機艦艇等,就是要在這一百多公里中拖住敵人。根本不必想太多,火砲瞄準了海上,飛彈瞄準了天空,來了就幹他X的。這些單位不必層層管制,只要任務清楚,直接歸國防部的指揮中心管就可以;機動的裝甲和空騎,可以歸地區的指揮中心調度。4 }' z b- e3 T0 Q* Y
( C- l+ S8 Y' d& v7 Gc. 陸軍,就是建立小單位的軍事力量。實際上,海陸一旦縮編,把陸軍選擇性的訓練成兩棲甚至三棲部隊,有何不可?台灣有三百六十多個鄉鎮市區,從地圖上研判,大概有兩百個是屬於都市內,或沒有戰略價值;剩下的屬於樞紐的位置,以一千個陸軍排(每排40人左右),四萬人的兵力,足可應付任何突發的軍事狀況。小弟在下一篇「豪情的陸軍」裡面會更詳細的描繪這樣的願景。
. H- s4 F" @2 A v$ [! _# _
/ Q6 r3 G0 c8 r& T8 Y# R總之以目前的資源和政治現實,國軍要找出一條可以遂行任務的方法,不管是不是照著以上建議的藍圖,總之要思考新的架構,新的高司組織,跳出以往的三軍體系,班排連營旅階層,而以任務導向,資源導向,民間結合等為指導方針,才有辦法殺出一條血路,浴火重生。 e/ o( R1 q7 ~7 s& N
/ ^/ F* K) ? o( K3 p& N- U; E
[ 本帖最後由 SmokeyLT 於 2014-4-9 11:23 編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