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後備憲兵論壇 | ROCMP Forum

[武器] 俄國新發佈的Su-47試飛圖片

[複製連結]
npb_lions_18 發表於 2005-10-8 20:29:4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檢視: 6362|回覆: 1
如題,感覺很奇怪的飛機!

本主題中包含更多資源 (圖片、附件...)

你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檢視,沒有帳號?加入後憲

x
chrishuang 發表於 2005-10-8 21:50:37 | 顯示全部樓層
Originally posted by npb_lions_18 at 2005-10-8 08:29 PM:
' G+ r4 B$ D- Q; [, M 如題,感覺很奇怪的飛機!
9 \. U; n; |$ e: `

/ U8 W0 O7 T3 H; x, \前掠翼戰機
9 ^7 |* X4 u" i) g3 j& i. F最早在二是世界大戰末期,由德國人所發展的技術。- y+ y4 P' f4 G& J
當直線翼飛機速度接近0.9馬赫時,飛機因遇到音障的阻力而令速度不能突破,德國人因而想到將機翼角度後掠或前掠,以延遲音障的出現。因此出現了全世界首架的前掠翼戰機 Ju-287。% r3 }: v7 h3 v6 Q0 r

# @5 i& w! d  l7 G而美國太空總署 NASA 為了研究前掠翼的飛行特性,曾在 1984 年利用 F-5E / F-20的機身,生產製作了代號為 X-29 實驗飛機。
% m- F2 m% @; ]7 o+ y與傳統後掠翼相比,前掠翼具有以下的優勢:
1 ?* N& L7 T  X6 ]* W2 A6 _
0 I$ @$ R+ C+ i( {& b4 c& `1 J結構優勢:
. y# r; y9 O0 X4 L# v前掠翼結構可以保障機翼與機身之間更好地連接,並且合理地分配機翼和前起落翼所承受的壓力。這些優勢用其它方法很難達到或者不可能達到,它大大提高了飛機在機動時、尤其是在低速機動時的氣動性能。此外,前掠翼的結構設計,還可使飛機的內容積增大,為設置內部武器艙創造了條件,同時也大大提高了飛機的隱身性能。
7 ?: r( Y, U8 s# n  b$ m
8 Y  ~+ t* Q8 s# u% U8 \+ g0 P機動優勢:
) O( S* I4 }3 j8 ~6 K0 R) m5 ^前掠翼技術可使飛機在亞音速飛行時具有非常好的氣動性能,從而大大提高其在仰角狀態下的機動性。若前掠翼佈局與推力矢量控制系統綜合使用,還可使其在空戰中更具優勢,其近距空戰機動能力將成倍地提高。 % {( J5 A& m, l5 q
2 R; d( z0 e/ }* Z- g% }
起降優勢:6 v  {/ j5 a( _( x( S1 j% |4 \
與相同翼面積的後掠翼飛機相比,前掠翼飛機的升力更大,載重量增加30%,因而可縮小飛機機翼,降低飛機的迎面阻力和飛機結構重量;減少飛機配平阻力,加大飛機的亞音速航程;改善飛機低速操縱性能,縮短起飛著陸滑跑距離。據美國專家計算,F-16戰鬥機若使用前掠翼結構,可提高轉變角速度 14%,提高作戰半徑34%,並將起飛著陸距離縮短35%。
& S4 L0 I7 h' p* E* V( M/ [$ o; A; J$ M
可控優勢:
- l. |: s" ^: P% l6 i: R使用前掠翼結構可以提高飛機低速度飛行時的可控性,並能在所有飛行狀態下提高空氣動力效能,降低失速速度,保証飛機不易進入螺旋,從而使飛機的安全可靠性大大提高。 5 L; m/ v. @; P% s9 a6 G
" J# c  f& z* R( ]: O! L, N# e" ?
當然,前掠翼也並非十全十美。比如它技術複雜,對與之配套的相關技術要求比較高等。據報道,早在70年代末,美國航空業就曾按美國空軍的意願研究製造了一種叫「X-29A」的試驗飛機,該機採用鴨式氣動佈局,裝備了35度的前掠翼。1984年12月14日,X-29A進行了首次試飛,截止1991年,2架技術驗証機總共飛行了616次。但令人遺憾的是,由於相關技術的原因,儘管X-29A採用了最先進的復合材料,但最終仍未能完全克服空氣動力所造成的偏差。美國空、海軍無奈,只得放棄將前掠翼作為美國未來戰鬥機的象徵這一設想。由此,前掠翼機翼結構技術的高度複雜性可略見一斑。但不管怎樣,前掠翼———作為一項可使飛機的作戰性能得到極大提高的特殊技術,已受到了各國越來越多的重視,同時它也已成為21世紀作戰飛機的重要象徵之一。而如果研發及生產順利的話,Su-47 將是全世界第一架進入實戰用途的前掠翼戰機。
  |6 n1 [  Z1 }& w2 f1 A4 h# t5 k& W+ D$ ?
-- 資料來源:wiki維基百科
9 q7 Y4 o! I  Y4 C/ F5 ?; A2 N5 `- o! I8 B4 S3 B& B, a. J
[ 本文章最後由 chrishuang 於 2005-10-8 09:56 PM 編輯修改]

本主題中包含更多資源 (圖片、附件...)

你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檢視,沒有帳號?加入後憲

x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後憲

本版積分規則

禁閉室|手機版|Archiver|後憲論壇

GMT+8, 2025-5-11 16:40 , Processed in 0.017616 second(s), 4 queries , Gzip On, APCu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ROCMP.org since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