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用了一個很奇怪的標題,上次受幾位學長之囑,談談KPI,小弟就班門弄斧一下了,討論KPI的優缺點。
2 D+ I' S0 b7 }% w6 z' C; o! O8 C5 }4 J
KPI,就是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的縮寫,亦即「關鍵的~表現~指標」,也就是在評估一個組織或公司行號時,運用最精省的成本,監督最少的項目,但是達到最大的預報和控管功效。簡單來講,比方說,任選一個憲兵連,是否有正常表現?我們無法派員天天監視這個單位的每一件事,每一個人,或每一項裝備。取代的方式包括抽查簿冊,各項業務督導,定期裝檢,駐基地測驗等,這些項目通常可以代表該連隊平日的表現,例如測驗成績好,表示教育訓練紮實;裝檢成績好,表示裝備保養績效良好;業務督導成績好,表示幹部和業務人員用心辦事...
4 |" c- E* c8 z- H8 Z# |. i& R3 U3 b+ W, T! a
想想,二十四小時監督一個部隊的作息,難道很容易?搞不好要花許多倍的人力去了解部隊的「完全真相」。使用KPI,可以節省一萬倍的人力物力。
9 S: `( U9 o3 W3 }& _3 L) n1 S, ~6 ~# [' a2 T
7 b1 k" h! C' e. _9 D2 Z
***************************/ E9 V: W2 D9 J! X; r/ |/ I
這裡插段題外話,以下內容要稍微具備一點邏輯基礎。最簡單的邏輯:
& K5 o1 ~2 K" E$ ~) K) K4 O已知若A則B,可以推論到若非B則非A,但是不能推論到兩件事
$ ?9 ]0 u( ~* R% A1.若A則B不代表若B則A. v: ^; h2 J& o0 L7 l
2.若A則B不代表若非A則非B
1 U/ Q, n) d6 ~) m7 j1 h2 a7 H8 f# u2 r5 `
舉例而言,已知只要是憲兵(A)都很忠貞(B)
6 x+ W/ ~! G0 L1 y* E# B可以推論到:只要不忠貞(非B)一定不是憲兵(非A)- _; Q" X) W, Z( D# Y, O7 R
不可以推論到:只要忠貞(B),一定是憲兵(A)2 V$ S8 c: B$ W% U; I
也不可以推論到:只要不是憲兵(非A),一定不忠貞(非B)' O0 d( I+ u3 T4 V) z5 w
***************************
4 g7 N, h4 p$ j/ ~. Y T# G3 `" s" z) g7 Q: h
( E( I* X8 x4 ^) B1 t
舉例而言,要是「部隊好好訓練」是A,「跑5000公尺成績好」是B,已知:
y9 Q/ u5 y2 @; F/ m
9 g. [$ R8 {: E3 C. l ^; m若A則B。
- l0 W( v' I" O. b, d4 E3 V% V9 O8 t2 L( Y2 r
我們的目標是要看到部隊體能好,但是又不能一個一個去檢查,一天一天去觀察A,所以只好測驗B,要是B不通過,則我們就會要這個單位好好加強訓練,因為:
+ y" N' t2 s3 S5 V9 i. R0 D6 \2 A0 q- }3 W! Q2 u7 V
若非B則非A。
! }2 q- v9 q, o Q& M$ t4 j& B) Y$ L5 d6 c6 j2 r$ K
這是很好的一種方式,既不用花大量的人力在監控上,又能收到監控的效果。這就是KPI的美麗。KPI的哀愁又是什麼?2 C4 p' x& z0 l! _9 n+ f
6 s$ y/ Y O+ z% l3 E3 u( l; p
就是邏輯的謬誤。
) B- L( l: p5 F! W1 h" z: W1 n1 k" K6 G' l f% B
第一個謬誤就是,若B則A,換言之,認為只要5000公尺跑得好,就是教育訓練辦得好。
( ], m! K+ e! d) ?% a/ t常犯的錯誤,就是誤認為只要跑5000公尺跑得夠好,成績夠好,測驗結果漂亮,就是做教育訓練。他們深深了解,長官只要看5000公尺成績,所以就盡量做,殊不知,有時候你需要精靈族的速度,有時你卻需要的是矮人族的耐力和蠻力。但是,上級要看的KPI是5000公尺跑步,你這項不靈其他就免談,所以就會看到許多部隊長,不知道發揮每個人的專長,硬要把每個人都訓練成跑步機器,這是好的方式嗎?當然,跑越快越好,這是不爭的事實,但是見樹不見林,永遠都會有投機取巧的事情發生。
% I9 |& b# }' A8 K
& Z* [& m4 X1 m+ B. D: I0 Q第二個謬誤就是,若非A則非B,換言之,有些人認為不訓練,5000公尺跑步測驗的成績一定不好。這也是笑話,是很悲哀的笑話,只有最不聰明的迷糊長官,才會相信測驗的數據。我的紀錄跑3000公尺其實大概13分半左右,勉強算是不會拖分數,但是指揮部的紀錄我的成績大概是12分55秒,我知道,因為有人幫忙改過了。誰呢,我也不知道,但是很可能和我常常幫他們寫回家功課有關。測驗要好,根本不一定要訓練,訓練不好,也有可能會有好成績,一是運氣,二是運用關係。天真的相信,若是沒訓練分數一定會低的話,那永遠抓不到偷懶的單位。0 f- g V. a- ^- t0 a
; b' m8 w4 B! d* T6 b綜合來講,就是上級要靠很少的資訊(KPI)來管理眾多的屬下的單位,它的好處是節省力氣,節省時間和金錢的成本。壞處是,上級往往只看一兩項,下級單位就做那一兩項給你。結果本末倒置。
) a: A4 t% {( e- r$ v1 ]+ _6 d+ v, i3 f
最後舉一個商業上的例子更能說明。學財務的朋友都知道一個財務報表上的數字衍生出來的指標,「投資回收率」,英文叫做"Return on Investment" 簡稱ROI。研究發現,股票表現好的,ROI都很高,所以,往往投資人都會去買進ROI較高的公司的股票。所以公司在思考時,有時候會偏離公司的本業,比方說,一家化學工廠,理論上應該多研究化學產品,多生產優質的產品,多了解客戶...來增進品牌的銷售,達到股票上漲的目標。現在,該公司知道投資人都看ROI,他們就說,好,我們就「做」ROI給你看!ROI就是賺來的錢除以投資,所以,既然短期內沒辦法多賺錢,那要讓這數字增加,就只好減少投資了?於是,該公司開始強力將公司的資產都賣掉,不太賺錢的廠都關掉,多餘的員工都裁掉...果然,ROI提高了,也讓股票小小的漲了點,但是就長期來看,公司把潛力高的資產不斷脫手,把訓練過的員工不斷裁撤,最後剩下什麼呢?一個空殼。許多大企業就是因為這樣,不但打壞了自己的長期發展,還開除了許多員工,這些員工出去創業,大家出錢買下公司不要的資產,結果搞出一個新公司把原來的公司吃掉,這種情形也很多見。
; ~2 {' g+ I' p$ a( n2 |4 l4 [ r0 M/ K2 D
那,真是哀愁吧。KPI有許多好處,但是過度迷信,就是這樣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