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後備憲兵論壇 | ROCMP Forum

【史料】軍閥割據>西南軍閥

[複製連結]
陸戰憲調士官長 發表於 2005-8-24 15:40:3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檢視: 5414|回覆: 0
西南軍閥:
西南軍閥的起源大多為各省新軍,但也有由原巡防營或團練脫胎而成的。
主要的派系有:滇系、桂系、川系、粵系、湘系。
滇系軍閥的首領為唐繼堯,1913年蔡鍔督滇結束時,
推薦原貴州都督的唐繼堯回滇主政,這成為唐繼堯主持雲南的開始,
同時也是滇系軍閥形成的開始。後唐繼堯遭部下政變推翻,
滇系進入新滇系時代。龍雲在唐繼堯死後繼掌滇政達十六年之久,
直到遭蔣介石政變推翻,但此後雲南軍政改由龍雲的部下──盧漢掌理,
直到1949年盧漢投共為止。
桂系軍閥一般分為陸榮廷的舊桂系,與李宗仁、白崇禧的新桂系。
陸榮廷本混跡綠林,後來因緣際會而接受了清朝的招安,
從此由盜匪轉變成為官兵,也展開了他一生在廣西的軍閥事業。
1920年陸榮廷為粵系諸將所敗,從此舊桂系瓦解,逐步為新桂系所取代。
新桂系興起大約在北伐之前,李宗仁、黃紹竑、白崇禧統一廣西以後,
新桂系便加入了國民革命的行列,所部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七軍。
從此與國民政府分分合合,直到1949年才告覆滅。
黔系軍閥極具地方性,並且先後產生了興義系與桐梓系。
貴州早期的軍政為興義系軍閥所把持,到了後期才由桐梓系軍閥所控制。
興義系軍閥的領袖是劉顯世,劉顯世的軍事力量源自其父劉官禮組訓團練,
加上地方上立憲派與舊官僚構成了興義系軍閥的基礎,
而劉顯世便靠著這樣的軍事基礎逐步取得貴州的軍政大權。
在袁世凱圖謀稱帝的時候,劉顯世表示支持袁世凱稱帝之舉,
但是也引發了興義系內部的新、舊派之爭。舊派以劉顯世為首,
加上其下的「四大台柱」:熊範輿、何麟書、張協陸、郭重光。
而新派則是以劉顯世的親族王文華為首,
新派重要將領有何應欽、朱紹良、谷正倫。
1920年黔系軍閥隨滇系軍閥參加川滇黔混戰失利,黔軍被迫返黔,
王文華指使部下盧燾引兵返回貴陽逼迫劉顯世下台,
雖成功地迫使劉顯世下台,但因盧燾的威望不足以服眾,
因此引發了王文華所部的五個旅進行了混戰。
混戰中,新派的五位旅長誰也沒有獲得最後的勝利,
反而為舊派的袁祖銘所乘,1921年袁祖銘在獲得北洋軍閥之助於次年發動
「定黔戰役」,袁祖銘率軍直搗貴陽,正式獲得貴州的軍、政大權。
在1922年袁祖銘企圖依靠滇系,想藉滇系軍閥穩定貴州政局,
卻因與滇系關係惡化,於是在次年為滇系軍閥所逐,袁祖銘因此出亡四川。
1923年周西成的桐梓系軍閥利用滇軍入黔的局勢,趁機發動「靖黔之役」,
從而掌握了貴州省的軍政大權,後蔣介石乘追擊共軍「長征」之際,
乘機解決周西成的繼承人王家烈,結束黔系軍閥的割據。
川系軍閥是各軍閥之中最沒有系統、最複雜的一支,其內部派系眾多,
彼此互相混戰。川系軍閥一般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派系:
一、速成系:以劉湘、楊森等為主;
二、保定系:以鄧錫侯、劉文輝、田頌堯等為首;
三、講武系的賴心輝;
四、士官系的劉存厚以及國民軍的熊克武、呂超、石青陽等人。
粵系軍閥是一支沒有明確派系的軍閥。
舊粵系大致有前期的龍濟光與後期的陳炯明兩支。
新粵系則脫胎自陳炯明部,政治上與胡漢民接近,
北伐時(第四軍)軍長為李濟琛。
後逐漸分化為三個系統:
第八集團軍陳濟棠、第四軍張發奎、第十九路軍的陳銘樞。
湘系軍閥統治湖南主要歷經譚延闓、趙恆惕、唐生智、何鍵四個時期。
湘系軍閥普遍地呈現「下剋上」的局面,譚延闓為其部下趙恆惕所逼退,
趙恆惕又為自己的部下唐生智所逐。唐生智於寧漢分裂時支持武漢政府,
後為新桂系所敗,湖南地盤輾轉傳入何鍵(唐生智的部下)之手,
後亦為蔣介石所解決。


[ Last edited by 陸戰憲調士官長 on 2005-8-24 at 03:54 PM ]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後憲

本版積分規則

禁閉室|手機版|Archiver|後憲論壇

GMT+8, 2025-1-28 03:43 , Processed in 0.026529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On, APCu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ROCMP.org since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