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後備憲兵論壇 | ROCMP Forum

[國際要聞] 《經濟學人》報導 去蔣化「像文化大革命」

[複製連結]
Infantry 發表於 2007-3-17 04:58:0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檢視: 15741|回覆: 25
【聯合報卅編譯陳世欽卅報導】
       
2007.03.17 04:04 am


最新一期《經濟學人》雜誌以「文化大革命」為題,報導台灣民進黨政府在蔣介石去世卅多年後,積極推動去蔣化,大舉拆除他的塑像,將許多道路重新命名,甚至更改桃園國際機場的名稱,有將這一連串措施與中共文化大革命相提並論之意涵。

報導指出,民進黨此舉已在台灣內部引起政治紛爭,最近並波及國防部長李傑。國民黨以他允許將原本豎立在軍事基地內的蔣介石塑像移走為由,將他開除黨籍。

經濟學人說,民進黨領導人可能企圖藉此在年底立委選舉及明年總統大選前遂行政治操作,但他們將二二八事件定位為台灣人與國民黨「外來政權」間的衝突,不僅再度撕裂台灣社會的舊傷口,也引起北京當局疑慮,一旦台灣與蔣介石劃清界線,可能也會與中國大陸劃清界線。

【2007/03/17 聯合報】
------------------------------------------------
Taiwan
Cultural revolution

Mar 15th 2007 | TAIPEI
From The Economist print edition

The fight over a dictator's legacy

CHIANG KAI-SHEK may once have been revered as a near-god on Taiwan, where he led his Chinese Nationalist regime after being defeated by Mao Zedong's Communists on the mainland in 1949. But almost a third of a century after his death, the memory of the old dictator is being effaced, with the removal of the generalissimo's statues and the renaming of many streets and even Taipei's international airport.

This has provoked a political row, which this week engulfed Taiwan's defence minister, Lee Jye. He was expelled from the Kuomintang (KMT), Chiang's former ruling party, for allowing statues of the old nationalist to be removed from Taiwan's military bases.

Chiang's legacy has never been properly examined in Taiwan. Arguments about the past are also fights over what the island should be in the future: a part of China (the view of Chiang Kai-shek and his political heirs), or an independent nation with a distinct, non-Chinese Taiwanese identity.

The current government of President Chen Shui-bian, whose Democratic Progressive Party (DPP) leans towards independence (but which appointed a KMT man as defence minister), intensified its campaign against the generalissimo as the island marked the 60th anniversary of the “228 Incident”—the KMT's violent suppression of protests against its rule on February 28th 1947. An estimated 28,000 were killed.

Blaming the massacres on Chiang and the “outside” regime of the KMT, the DPP announced plans to rename the giant Chiang Kai-shek Memorial Hall in Taipei as the “Taiwan Democracy Memorial Hall”, and tear down the sanctuary's perimeter wall. The central government dropped “China” from the names of many state enterprises last month. There is talk of removing Chiang's portrait from Taiwanese coins.

DPP leaders may be politicking ahead of parliamentary elections in December, and presidential polls next March. But there is more at stake. By casting the 228 Incident as a clash between Taiwanese and KMT “outsiders”, the DPP has not only opened old wounds in Taiwan but also created anxiety in Beijing. China's Communists may have been at odds with the generalissimo. But they fear that Taiwan, by breaking with Chiang's legacy, may also be breaking away from the Chinese mainland.
-----------------------------------------------------
看到編譯的新聞,總覺得要把原文找出來,好讓論壇會員參考.看看我國媒體是否有斷章取義之嫌,看看是否有翻譯錯誤之處;當然也要看看The Economist的報導是怎樣理解近來發生在台灣的某些現象.

真要謝謝網路時代,也要善用網路資源.

連結如下:

http://www.economist.com/world/asia/

[ 本帖最後由 Infantry 於 2007-3-17 05:21 編輯 ]
wenrin 發表於 2007-3-17 09:43:30 | 顯示全部樓層
DPP這種操作模式竟然可以在這塊土地上百試不爽,真是令人驚訝...
KMT媒體(經濟學人?媒體?)使用Cultural revolution這個名詞來形容這些事情,多多少少也有搧風點火的味道...

台灣選舉前政治力量的擴張角逐,像是一場場精采的單元劇,又像連續劇,媒體之戰只是其中一個比賽項目,大家眼不見為淨...


[ 本帖最後由 wenrin 於 2007-3-17 19:10 編輯 ]
 樓主| Infantry 發表於 2007-3-17 10:23:17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wenrin 於 2007-3-17 09:43 發表
DPP這種操作模式就然可以在這塊土地上百試不爽,真是令人驚訝...
KMT媒體(經濟學人?媒體?)使用Cultural revolution這個名詞來形容這些事情,多多少少也有搧風點火的味道...

wenrin兄,建議您用詞精確一點,比較好啦.

KMT媒體您若指的是聯合報,建議您用"親KMT媒體".至於您的"KMT媒體(經濟學人?媒體?)",不大懂您要表達什麼.但該不至於把經濟學人認為是KMT媒體吧.
wenrin 發表於 2007-3-17 13:14:50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Infantry 於 2007-3-17 10:23 發表

wenrin兄,建議您用詞精確一點,比較好啦.

KMT媒體您若指的是聯合報,建議您用"親KMT媒體".至於您的"KMT媒體(經濟學人?媒體?)",不大懂您要表達什麼.但該不至於把經濟學人認 ...


Infantry 兄:

對不起! 其實我的意思就是您說的"親KMT媒體",但聯合報僅是引用"經濟學人"的報導,所以我才會在上文有那種寫法,意即"親"某一論點的說法之大概。
  
現媒體之政治傾向個人實在無意亦無心去分辨,傾左傾右都會被另一方指為打手,平心論之,實無可厚非,惟以發表內容去審視,總會無形的引導我們腦中判斷此為"親"何之報導,不是嗎 ?

其實,並無他意,仍謝謝您的指導!

:loveliness: :loveliness:

[ 本帖最後由 wenrin 於 2007-3-17 13:30 編輯 ]
張致華 發表於 2007-3-17 14:14:02 | 顯示全部樓層

歷史的定位

不管政治如何~~~~~~
蔣公 的歷史定位也永遠不會改變,他領導的國民革命軍>>中國統一
蔣委員長>>領導全民抗戰,毀滅日本亡華的夢想,廢除不平等條約

現在的做的任何事情,歷史自會有公斷,孰是孰非....非升斗小民能左右

評分

參與人數 1貢獻 +5 收起 理由
寧安 + 5 我很贊同!!

檢視全部評分

chinesemp202 發表於 2007-3-17 18:11:59 | 顯示全部樓層
其實小弟覺得歷史乃是當朝有權力的人所杜撰出來的文字產物,是是非非,功過論斷,實在不是我們或當今未參與其中的大眾所能評判的,以往國民黨執政時灌輸我們是中國人的觀念;現在民進黨執政灌輸我們是台灣人不是中國人的觀念,所以小弟覺得真正可憐的是我們的人民,一個大有為的政府應該是以民之苦而苦,以民之樂而樂才是,但在現今的台灣政治環境中幾乎看不到這樣的政治人物;這樣的政治人物不是已經蒙主恩召就是靜靜的在檯面下作一的平凡的老百性,有時想想,還真覺得台灣所謂的民主政治是真的民主政治嗎?民主政治不是責任政治嗎?怎麼在台灣都看不出有誰會為政治決策錯誤而負責任呢?所有政黨都是在為自己的政治利益盤算,真的,小弟有時還會有一種偏激的想法,乾脆台灣也不要選舉好了, 就不會有一些為選舉而創造的花招甚至浪費人民公帑,也乾脆來個百年執政政府好了,讓這個政府好好為人民做事,不用花心思在選舉 如果其他學長學弟有其他看法還請不吝指教,謝謝!
張佐民 發表於 2007-3-17 18:49:19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wenrin 於 2007-3-17 09:43 發表
DPP這種操作模式就然可以在這塊土地上百試不爽,真是令人驚訝...
台灣選舉前政治力量的擴張角逐,像是一場場精采的單元劇,又像連續劇,媒體之戰只是其中一個比賽項目,大家眼不見為淨...
...


報告wernrin學長:

DPP(民進黨)這種操作模式就然可以在這塊土地上百試不爽,真是令人驚訝...
其實真的沒什麼好驚訝的,在您的語末已告訴了我們...."大家眼不見為淨"....就是這句話把我們中間選民大家都矇蔽了!

台灣人民真善良、古意,只要幾句口號便可朦混過去,那也沒辦法呀!自己作的苦,自己得受呀!....
wenrin 發表於 2007-3-17 19:08:34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張佐民 於 2007-3-17 18:49 發表


報告wernrin學長:

DPP(民進黨)這種操作模式就然可以在這塊土地上百試不爽,真是令人驚訝...
其實真的沒什麼好驚訝的,在您的語末已告訴了我們...."大家眼不見為淨"....就是這句話把我們中間 ...


佐民學長:
首先報告您,您可千萬別稱小弟學長,小弟差距您200多個梯次,您身旁撐著都沒份兒,拜託可別在眾學長學弟前折煞我呀...謝謝學長...


另外,其實上文小弟語末請大家"眼不見為淨"之意,一方面是希望大家別被一些聳動的語言困擾(不管是哪一方的媒體),另一方面是希望所謂的"中間選民"不要看反而心中會比較乾淨...以促進大家頭腦的清明度...

政治人物及政論媒體恨不得大家天天注意他們的言論,這樣他們才會有"政治市場",要進入政治市場討價還價其實我也不反對,只希望進市場前能夠先保持腦筋的清晰度,否則,還是希望大家"眼不見為淨"呢!


謝謝學長指導!
 樓主| Infantry 發表於 2007-3-17 23:06:11 | 顯示全部樓層
wenrin兄,指導一詞實在嚴重了,提醒可也. 哎呀,其實就是不希望不精確的言詞,導致錯誤的理解,進而又引發所謂口水戰,如此而已.

回到主題.我不知有多少會員看了經濟學人的那篇短文.我個人看了之後,再對照聯合報下的標題和部分內容,我發覺,若不是那位編譯誤解了,就是他故意的.

1,該標題:《經濟學人》報導 去蔣化「像文化大革命」.但觀諸經濟學人的短文內容,完全沒提及去蔣化「像文化大革命」.該編譯顯然是從經濟學人該短文的標題<Cultural revolution>,找到靈感.問題是cultural revolution能翻譯成文化大革命嗎?

2,英文中若稱中國那場文化大革命,最正式的用法是The Great Proletarian Cultural Revolution(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即便簡單的用法,也都是第一個字母大寫:Cultural Revolution.這種大小寫的區別,會影響意思的不同.例如Intelligence和intelligence的差別.論壇會員內通曉英文者很多,我就不在孔子面前賣論語了.

3,準此,經濟學人使用的標題,不該翻譯成「文化大革命」,更不應該翻譯成「像文化大革命」.正確的翻譯應該是「文化上的革命」.這個從該短文的副標題<The fight over a dictator's legacy>以及內容中可以看出.

4,經濟學人此一短文的核心內容應該是這一段:
Chiang's legacy has never been properly examined in Taiwan. Arguments about the past are also fights over what the island should be in the future: a part of China (the view of Chiang Kai-shek and his political heirs), or an independent nation with a distinct, non-Chinese Taiwanese identity.

5,所以,經濟學人基本上告訴其讀者,老獨裁者蔣介石雖墓木已拱,但其遺留之物,仍籠罩在台灣上空,進而牽動台灣是統是獨的未來走向.其實我們自己想一想,老蔣在部分台灣人的心中,仍具有神聖不可侵犯的地位,這就表示此一現象是台灣文化的一部分了,要將之去除,都會連動起所謂去中國化.因此,經濟學人把標題下為「文化上的革命」,也沒錯.

6,錯就錯在聯合報的標題,還有鬼扯的第一段最後一句:「.......有將這一連串措施與中共文化大革命相提並論之意涵。」

評分

參與人數 2貢獻 +15 收起 理由
G192 + 10 精品文章,值得推薦,給您加個分!!
張佐民 + 5 敘事有理,條理分明,我很贊同!!

檢視全部評分

張佐民 發表於 2007-3-18 02:13:01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Infantry 於 2007-3-17 23:06 發表
wenrin兄,指導一詞實在嚴重了,提醒可也. 哎呀,其實就是不希望不精確的言詞,導致錯誤的理解,進而又引發所謂口水戰,如此而已.
.5,所以,經濟學人基本上告訴其讀者,老獨裁者蔣介石雖墓木已拱,但其遺留之物,仍籠罩在台灣上空,進而牽動台灣是統是獨的未來走向.其實我們自己想一想,老蔣在部分台灣人的心中,仍具有神聖不可侵犯的地位,這就表示此一現象是台灣文化的一部分了,要將之去除,都會連動起所謂去中國化.因此,經濟學人把標題下為「文化上的革命」,也沒錯.
..


Infantry兄:
您所提的"不希望不精確的言詞,導致錯誤的理解,進而又引發所謂口水戰,如此而已."我完全贊同!
只是我看了幾次樓上幾篇英文,雖說我的英文很爛!但也看不出有那一句英文稱蔣介石為老獨裁者?!而您的第5段文中有做此說明!不知您所說的是指經濟學人那一句英文?
不知您是否也犯了聯合報編輯相同的錯誤?請指導!
~~~~~~~~~~
即然所謂蔣介石現象是台灣文化的一部分了,要去除台灣文化一部分是否應是經過討論後再由全台灣人民共同決定?甚至可用公投吧?!
為什麼由一小撮人便決定取捨台灣文化?

而最不理解的是即已執政多年,為什麼早不做晚不做?選舉要到了才做?!非要撕裂了台灣才高興?

套句現在的流行詞;我是芋頭  (父母都是山東人)
                           內人是蕃薯(福建移民的第三代子孫)
在三十多年前我們在談戀愛的時後,雙方父母包括阿公阿媽,相處都很融洽!...我的結拜兄弟八成是本省人。

請問將來若是台灣若是撕裂了,我的一雙芋頭+蕃薯子女屆時他們算是什麼?!

這算不算是一種悲哀?台灣人的悲哀?!

[ 本帖最後由 張佐民 於 2007-3-18 02:14 編輯 ]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後憲

本版積分規則

禁閉室|手機版|Archiver|後憲論壇

GMT+8, 2024-11-27 13:44 , Processed in 0.034118 second(s), 5 queries , Gzip On, APCu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ROCMP.org since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