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文:' Y3 T0 j% u1 T. I
5 A5 W& Z& G+ o4 ~$ t天命之謂性1 h7 l9 F% K7 d' M( I8 s
率性之謂道
* F, z R4 O' K8 Z2 r; _0 q道法本自然. V0 [! s! L: K( l
唯心自悟了
& B4 r. K$ R6 d$ i% H/ q/ E' l
* H9 J! M2 W7 m; G( E: J# Q天地萬物皆有其一體兩面之相隨,而斗數雖本為道家之學,但三教同源萬法同宗,而秘儀中所言之《有為法》與《無為法》之差別,猶如佛家之《出世》與《入世》之說,若不入世如何談出世,故斗數之論斷說皆建立在有為之上,何謂有為無為之斗數應用?! ~+ k; }6 M* V
8 y2 }) x: u9 H
. ?5 C1 Y2 I/ b有為法:屬性向之學。〈如:物質顯象〉4 H4 n( A/ d# t! C/ b
: b6 e0 g/ A0 j" G
無為法:屬心向之學。〈如:先天取向〉
3 ^- h9 r/ F% k' L" \1 b7 u7 P5 I: M
9 Z- O& H8 y O. F- j在斗數之中則以三個宮位做為闡釋- p5 ]9 x; ]% N7 p; f+ u' ?
/ D% ] v' ]: D3 |2 q8 f0 y命宮:以無為角度來說為性
M: a5 |" G2 d( M/ L# R. N' I" m) @
疾厄:以無為角度來說為心
s2 g+ K& V% c7 m0 _! Q; c% F3 J5 F5 F! b) Y
福德:以無為角度為天命
# R8 N2 f- d. q
/ Q {! V& t, Z& T. L. ]修先天者謂之道,而斗數來說以心性來達成性命雙修,故萬法唯心,由此來看第一步。( W$ ?5 G5 x- i( x$ n2 Q6 v
9 g( J8 L1 e ~* h
先了解何謂「性命雙修」?
7 t1 C3 F9 j7 A4 q3 P( \2 n& x \' V# V9 l
性命雙修,本為內丹學術語。 在中國文化史上,「 性 命 」是一個相當重要的概念,在《 周易.說卦傳 》中,便有「窮理盡性,以至於命」的 說 法。後 來, 儒、道 兩 家 對 性 命 作 了 不 同 的 解 釋 。 儒 家 所 謂「 性 」指 的 是【人性、天性、本性】;而「 命 」指的是【運 氣、命 運 或 者 天 命】。 道 家 也 講 「 性 命 」,如 莊 子 把 人 所 具 有 的 素 質 叫 做「 性 」,把 事 物 發 展 的 必 然 性 當 作「 命 」。在道教內丹學中,「 性 命 」具有完全嶄新的涵義。
; y* u! K2 g2 x/ \) y$ c. r j2 h& C8 L7 {
引自9 u$ T2 y- h' P6 Y
# ~* n. G. \& ~1 · 李道純:《 中和集 》,《 道藏 》第4冊 。 ) t E: I& y, X5 T" X
2 · 尹真人弟子:《 性命圭旨 》,《 藏外道書 》第9冊
* R/ Y* w3 y+ X. P3 r( c0 c. A3 p
e1 L W5 Q: H5 ^8 N! m- B
$ E2 ?( C4 h2 @1 o- ~4 H1 [! A/ S- r# B* i& k `9 W
而一個人的先天是否俱備先天的修道格,則以疾厄宮為出發點,疾厄宮之化忌入命或福德者,則屬於可心性雙修,修德可有所成,而其造化有與常人不同之處〈尤以入福德者〉,但是雖然此為無為之好處在有為上而言卻如何?9 ~4 y* A) V6 \; s' R) ~
& s/ j. n# \1 t M% J3 I
反而是主他的先天身體不好,但是因其先天有道骨道根,可引導其向善之路以答無為之修持,若因此得造化則可改變身體之體質亦不無可能之事,是故
/ c$ G; i% p! X! c6 E: |3 X2 D/ c: d) Y1 x; a5 i) g
孟子(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篇)曰:
8 A: V# _, L" t6 R
$ a7 H: ^5 N7 G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 h% D6 F8 U+ f8 S C* h7 N* B
& i; k$ l# J9 t3 E' B5 Q. {$ W8 U# y0 Q
因此以“心”為出發點,乃至探討有為無為之用,亦分 形上與形下 之學。
" T Y) a5 H) x9 U1 j/ x而這裡原只探討到其中之一而已非為全貌,因萬事萬物必因其因果相生,是故「菩薩畏因,眾生畏果」。4 o$ W2 E+ z% `; R( y" r
, Z5 P6 V0 |4 @! k4 @以下先做一整理:7 W# y2 c) g6 a
8 P+ r* n0 S1 d, A/ b8 Q5 [2 X
具先天道格之人:
7 e* Y5 ~" Y, Z
% C, X5 M4 _. M( C( Z. m8 p1.疾厄宮之化忌入命宮或福德宮0 V& P$ J* u6 G8 Z! Y% p# s/ ~
$ R8 E ~2 t/ E% B- W, E( t$ r備註:需考慮祿落何處,與本質是否有質變。合此論生來先天自有其身體不佳之處,或其人生經歷變化。
4 e1 b0 d! }' M# g5 O' l
. R! G: y: G2 t4 A' I! c0 f. X1 y& C ?
7 H B( K/ M5 E7 U5 _+ y+ s i具後天道格之人:
' W7 }0 H3 A6 J. W( Z5 L& Y+ N$ f" z6 v. |0 |1 \' h2 P' O
1.由命宮或福德宮所出之化忌入疾厄宮者& K( U" @! P# P8 }+ g0 J
" T& I% v8 X% d' g
此為後天因緣所造,所以重在後天培養,大智若愚,雖為學不成,習道卻可成。6 }; O% u. q5 ], ^- \
4 Z' i* G; t- b' l: g+ p" n: ]
6 c9 N* D" s: c) K. y- U. }- y8 Y& S& l; |
一般而言不具道格之人:
1 Y& |3 V& U1 i8 y
' E+ o- r3 ~; T5 U1.疾厄宮化忌入遷移沖命,屬內外不一,屬利己之人。
- p' K1 B3 |4 P+ G2 C0 m$ X) C! K9 `
2.疾厄宮之四化具在兄子疾奴四陰宮者,當知心思多變深沉不定,個性不明不易相處。〈註:此處不宜武斷之,仍需觀星變之性〉8 ^- U5 r& S/ x- K" D$ C
; Z: W# n/ r' `3 Y& \0 A
3.疾厄化忌入財帛者,乃重財損福,重於物質,故於道之上自無感應* V$ Z7 n1 d( ]1 [$ i+ z2 o
/ b1 ]6 L( R: J' ^3 p4.疾厄化忌入官祿者,乃重事業工作,故亦無感應
* d0 q8 p% C! w
5 H _9 k! @# B u/ o5.疾厄化忌入田宅者,乃重營商利益,雖是做生意之人,卻因田宅歸命,仍有後天修道之可能性。$ V4 r# h4 r; M I& ?/ @' A/ A
2 t: t7 b: K: ~( e* M5 E8 L# L7 X
6 g/ e0 O( t3 X. Y$ r, y. y& K; q; u& A9 p
後記:- ^# f" v7 C; X3 {" E6 {. O
! A" y% \1 V2 I0 n/ b" S2 ^菩薩慈眼視眾生,眾生皆有佛性,雖言無道格,不過一談之,因人本執著之時無法了悟自身所為以何為先,故因而迷惑,修道者重於內在修養知天命而順之,故不忽視每一個人本身所有之根本,雖說人人平等,但實不平等矣,是故世分聖賢愚癡,若平等者在其心之所向無所拘束也,入世方能談出世,不入世如何出世,一念菩提,以上所言僅只一角另外尚需觀星斗與易變之特性。; \ H* J7 P" ^ N- M, m
9 o8 d3 K7 f) h' y! A* P2 `2 R8 o
, C0 T! u7 M; l+ C6 i4 ]5 U2 V! T& h* x0 B" D# j
無量壽道
, @9 ]! d% q8 E- x
( v. z" H* k$ o! N2 f! I
% `% [: V) h! n) A* c5 U7 z: i有為與無為法--殘篇之續
q1 ^$ m6 h9 o1 _& w, i; z' `, U$ l" W* W4 I. N: I8 D
引- v/ }+ R3 o6 t8 d* E! q+ l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5 _ g6 [6 [. l$ C0 `# {; Y# b7 @
$ u+ h' c& ~( J; g. `
法身非相分第二十六
' Y/ ^5 Y/ m: w4 d, l$ c偈曰:4 V7 k3 ]5 g( Y8 g6 o7 u' V- [* P
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 P0 ?; n* B3 H2 Z( i- f
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 O# _9 w, ^* C3 N, g
$ ?6 f1 _/ T% S( Q: W$ h. j應化非真分第三十二
3 v, c& m7 a8 C偈曰:" }( F( m% E8 m0 s$ A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 z @, U' h# x$ O; e+ L如露亦如電--應做如是觀
! T; _" J1 K7 }- d6 ~7 N3 C* V' i! i$ J. |3 F
金剛經本來有很多法門是真對中陰身時的徬徨迷惘所做的開釋,但是人在許多時候卻在面對人生時無法先去了解自己乃至一件事之兩面相,以致茫然沉淪
1 B$ ^% s& H O- o b' a2 d6 ~7 t; Q; D) ~( r- t2 f6 B# C' z
而有為無為精神即在一體之兩觀,即化外之聲,絃外之音& H3 m/ Y' _9 O8 a. R
# J6 j' [1 v0 `. |. r, a' D7 |( {% N第一首偈語之意
; b9 h$ d- Y( c6 \是法身非色,故非外求,乃於自身之覺,故當人求之於外不能自覺時,不知其原本,而所做的方式便偏離原本所該追求所做的根本之道,因此無法覺自性
. ~ T2 n# k/ ]) E! h$ I5 y9 S
註:如來者自性覺也, [3 Y: P- K; g% ~9 w$ G3 T. J
2 H! B( Z$ E; H* C( f2 [
第二首偈語之意; z0 L# [6 L9 @- i) x
一切所追求的物質與刻意所強求之所得,如黃粱一夢不是最真實之所求終究帶不走,像朝露閃電一般稍縱即逝非永恆之擁有,故一切有得之心應有如此之概念,所得終究有所之失
; G( V9 c# o5 Q3 C1 n
# E+ z3 e! U, ]" U& t0 b說到此文章或許我的身份有的人可能已經知道了
' ^; n/ N- g' s3 Q; C8 R6 |6 Z
0 O+ P: j8 p! k! V; ^" l# z[box=yellow]
" Q0 f v1 _$ F因學長之文章內有所謂 "顏文字" 之次文化文字
0 Y0 Q& d/ x- b已經違反中華民國後憲論壇管理辦法 ◆第四條 (編輯)之第三款$ G7 p* A! f \. ^4 Q% c% a
出現orz、kuso,或其他非漢字之次文化文字(所謂火星文、顏文字、注音文)者。9 X2 L9 s. t0 X# X( G. ?! d
故小弟依論壇授予之職權予以刪除錯誤之處,如有任何疑義,歡迎申訴之
3 s" u: V" P9 d( g% p/ V
& F, [1 o3 i b% G - Chris Huang。[/box]
& E) m9 Z6 h$ q" ^0 q8 H
; E% f4 n1 F9 q8 ?" o! u8 Q' r[ 本帖最後由 chrishuang 於 2007-1-29 23:16 編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