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海嘯、娃娃不見了!
來源:王爾德童話「自私的巨人」【楊艾俐】:shy:
沒有孩子的世界寂靜無聲,連春天也不肯來。 五年來,台灣新生兒減少三成,生育率敬陪末座。 未來,一個半台北市人口將消失無蹤, 走在街頭的一半會是老人。 哥哥、姊姊的稱呼將成絕響,沒有人再叫叔叔、伯伯。 少子有如海嘯狂捲, 對企業、個人、社會帶來巨大而深遠的衝擊……。
麗嬰房總經理王國城,平頭、白襯衫、牛仔褲,快速進入辦公室,領著客人參觀最新發展出來的嬰兒服布料,忙著開闢大陸和東南亞分店。從二○○○年至去年,台灣新生嬰兒減少了近三○%,人口海嘯毫無預警而來,王國城決定逆勢抵抗。「總不能坐以待斃,我們要開闢第二、第三、第四戰場……,」他說,「我們只是第一波,未來所有內需產業都會受到影響。」
台北縣泰山鄉義學國中校長劉河南,去年自己從內政部人口統計,透過各種電腦程式,推估出國中會受到的影響。「十年後,累積國中要減少五萬五千名學生,要減少六千位老師,」他匆匆從外面開會回來,打開電腦裡的檔案,「現在開始因應還來得及,處理得好,是良性循環。處理得不好,台灣就是惡性循環。」
沒有新生人口就沒有國力
近年來,台灣生育率每年屢創新低。從二○○○年平均每位婦女生育一.六八人,一路下降到去年的一.一八人,在世界敬陪末座。有一個小孩的父母,五一%不願意生第二胎,「將來哥哥姊姊、叔叔伯伯的稱呼,都不見了,」一位文化界人士表示。
經建會以一路下降的趨勢做出推估,十年後,台灣人口將開始減少,四十年後,相當於一個半台北市人口消失無蹤。一百年後,東吳大學國貿系教授鍾俊文推估,台灣只剩八百萬人口,只有現在的三分之一,「有亡國滅種之虞,」鍾俊文在「人口結構轉變對所得,儲蓄與退休制度的影響探討」論文中提到。
台灣不但少子,更加速老化。四十五年後,二○五○年,六十五歲以上人口將佔總人口的四一%(見表三),走在台灣街頭,將近有一半是老人,幾乎每個工作人口(十五到六十四歲)就要撫養一個老人或小孩。到時政府赤字要他們填補,軍公教人員退休金由他們支出,還得上奉高堂,下養兒孫,「愈後面,付出的代價愈大,」空中大學教授李允傑說,「這是代際間不公平。」
台灣也會從生勇好拚的青少年,驟然進入早衰命運,會是寂靜蒼涼的台灣嗎?「長期看,沒有新生人口,就沒有國力,」現任台北市社會局長的人口學家薛承泰說。愛爾蘭劇作家王爾德,曾在一百二十年前,寫下「自私的巨人」童話,描述「沒有孩子的世界」景象:春天不再來,鳥兒不肯在花園裡唱歌,樹木忘了開花,只有霜、雪最高興,還邀請冰雹和北? 椰b樹頂呼嘯,花園裡永遠是嚴冬一片,生機隨孩子而去。
美國和歐洲各國都比台灣早邁入少子化及老人化,也頻頻提出警告,找出對策。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說,已開發國家人口出生率的崩潰,在歷史上,史無前例。「人口結構改變」、「知識經濟興起」與「經濟全球化」並列未來五十年影響世界經濟發展的三大趨勢。知名專欄作家布坎南在《西方之死》一書中表示,由於人口出生率過低,西方國家正緩慢步入死亡而不自知。《倫敦時報》更預警,歐洲人耽於享樂,太過個人主義,不願生小孩,將導致歐洲人變成「消失中的民族」。
各國也紛紛探討少子化對國家的影響。OECD研究顯示,一個國家邁入高齡化社會後(台灣已在一九九三年達到)的數十年間,實質GDP成長率將降低○.二五∼○.七五%,和台灣一樣快速老化的韓國也預估,因為人口老化,二○○○∼二○五○年之間,韓國平均GDP成長率將只有二.九%,遠低於目前五%的水準。
台灣至今還沒有官方預測,只有鍾俊文在論文「人口結構轉變對總體經濟的影響」中,模擬各項經濟成長要素加上勞動參與率模式,推估二十一年後,台灣平均GDP年成長率只有三.二七%,而到了二 ○五一年,平均GDP年成長率更只剩下一.五二%,似乎很難再恢復往日一○%的成長率了。
[ 本帖最後由 大盤帽 於 2006-1-11 03:44 編輯 ] 2005.11.1所發行的天下雜誌(334期)正是用這個主題當做封面故事
探討生育率降低和現代人不婚的原因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