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okeyLT 發表於 2015-7-6 13:35:21

懦夫,砲擊驚嚇,和戰鬥疲勞

我們都知道,一次世界大戰在歐戰的部分是一場慘酷的壕溝戰。戰場的畫面是,東西陣營的雙方挖出數百公里長的壕溝互相對峙,任何爬出壕溝的進攻都會遭到無情的機槍掃射和迫擊砲彈,傷亡慘烈使得軍隊不得不躲在壕溝中。可是這壕溝也不是完全安全的,雙方都用大口徑的曲射武器,狠狠的朝著對方的陣線砲擊,甚至發射毒氣彈。就算不是毒氣,這些砲彈爆炸的威力,還有幸運剛好射進壕溝炸得血肉橫飛的畫面,此起彼落的轟然巨響,不但在生理上殺死殺傷了許多士兵,更在心理上重創每個參戰者。有些心理較為脆弱的,常常受不了而臨陣潛逃,而被當作「懦夫」,因而被槍決的人數很多。

一次大戰進入尾聲,人們逐漸了解了,這些人不是真正的懦夫,很多人本來也很勇敢;但是受到了這樣大的壓力和刺激,心理上崩潰了,在當時發明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醫學名詞,叫做「砲擊驚嚇」,英文原文是shell shock,shell就是砲彈,shock是被嚇壞了的意思。人們開始接受,有很多士兵被戰鬥上的種種血腥暴力和死亡的威脅所擊潰,在心理上完全失去戰鬥的能力,這不是天生的膽怯,而人類也從沒經歷過這樣大規模的戰爭,武器又先進,殺傷力又大,中者非死即重傷。當人們還在研究這方面的醫學資料,第二次世界大戰又展開了。

大家有無看過「巴頓將軍」這部電影?片中巴頓將軍去視察戰地醫院,他對於傷者表達他的敬意,可是看到一個沒什麼傷病的士兵也在醫院裡待著,他馬上發飆,除了責罵軍醫為何讓這樣的廢物待在醫院裡,同時也狂飆這個病人,說他是個懦夫,不敢作戰,要他馬上滾出醫院回單位去報到。

這個病人的病,電影裡解釋說他是個「戰鬥疲勞」(Battle Fatigue 也是二戰才發明的新字眼)的士兵,其實二戰的戰鬥疲勞就相當於一戰的砲擊驚嚇。他嚇到不能作戰,可是巴頓卻罵他是個懦夫。

這件事情被艾森豪知道了。艾森豪本來就不喜歡巴頓,所以給巴頓一個難堪的命令:命令他對他所有的屬下(美軍第七軍),公開道歉。巴頓不情願,但只有照作了。


這件事情讓我有兩個感想,第一件事情就是我最近看影集(不知為何迷上了這個英國劇Downton Abbey),裡面的廚子帕德摩爾女士,她的外甥就是因為被人家當作是「懦夫」而在前線被槍決的。事後,帕德摩爾女士央求,因為在家鄉大家都認為她外甥是懦夫,所以家鄉的紀念碑不准刻他的名字。可是帕德摩爾女士說,她的外甥一開戰就自願從軍,並沒有死撐不肯去當兵,難道這樣會是懦夫的表現?現在大家都知道有「砲擊驚嚇」這種症狀,難道不能替她外甥平反?所以她央求大宅的主人家,是否在大宅所在地的紀念碑上,可以刻上她外甥的名字。

可是大宅的主人家拒絕了。一方面軍方有名單,被軍法處決的人是不會被刻上去的。二方面還是有人覺得,為何大多數人都能不怕艱險,成功的完成使命(或者犧牲性命),可是有些人卻要逃走當懦夫?懦夫怎能享有和英勇陣亡的將士一樣的榮譽?

不知道若是各位學長,這樣的難題會怎樣解決?

第二個感想就是,要怎樣避免戰鬥疲勞?英文有一個詞很傳神,叫作Battle-hardened Troops,中文簡翻為受過戰鬥洗禮的部隊。但我覺得這個Battle-hardened,不只是洗禮,而是讓人變「硬」,心腸變硬,忍耐度變硬,對什麼可怕的東西都司空見慣,沒有什麼砲擊或者機關槍能夠擾亂他的神經。這種部隊,絕不會有逃兵,絕不會有懦夫。因為他們習慣了,被操練到爐火純青了,是真正的軍人了。

要怎樣訓練出Battle-hardened的部隊?很簡單,平時就要不斷的操練,操練,流血,流汗,不要當個寶貝似的,天下哪裡不死人,就是要往死裡操過,碰到生死交關的戰鬥才不會嚇到半死。練兵,就該這樣練,而不是像台灣當前這樣,軟弱,敷衍,保護過度。等到真的發生戰爭,把這些細皮嫩肉的媽寶們送上戰場,恐怕每個都馬上變成戰鬥疲勞。那還打什麼仗?

一點點感想。

6188 發表於 2015-7-6 13:50:18

其實現在的年前人都過的太安逸了,往往遇到事情就無法去面對。就像這次的八仙事件有些人很堅強的面對,但也有少些人無法面對這次的事情,環境不同也早就不一樣的人。

n651club 發表於 2015-7-6 17:38:05

現在很多小孩都是草莓族或是媽寶....年代不同了...

MP269C570T 發表於 2015-7-7 10:26:41

軍人平常嚴格的訓練,就是在磨練臨危涉險時,還能發揮無比的勇氣,跟堅定的信念。
但在怎麼嚴格的訓練,人的心理因素還是最重要的核心。
小弟的輔導長是政院正期心理系畢業,據輔導長表示,人類到現在還沒完全研究出大腦的功能,以及摸透心理方面。遇到連續性、常態性的炮火壓力,適度的舒緩是有必要的。長期處在緊繃之下,憋久了也很容易出事。

難怪越戰期間,前線的美軍經常輪調到台灣、日本鬆一下,也造就了北投溫柔鄉的盛名。
美軍歷次戰役後,都有退伍軍人返鄉不適應,心理方面出現疾病。

過去的兩年義務役制度,雖然有少部分黨政、官商關係良好的人,可以不用當兵,或是當輕鬆的兵。但大多數的人還是要當兵,在軍事訓練之外,國家免費培養年輕人,學習群體生活、合群、面對壓力下的調適等。
未來,沒有義務役制度,改採四個月的軍事訓練役 (小弟認為接近過去的國民兵制度)。對下一代的年輕人來講,反倒不見得是件好事情。面對壓力、合群、服從、領導等方面,都會出現沒法和上一代相比的狀況。

許多企業內訓,聘請企管大師、心靈導師甚麼的,除了專業技能之外,不就是在強調團隊、壓力嗎?
沒有嚴格的訓練,是不可能造就勇士的。就連西點軍校,都以培育美國的領導人自居,我們呢?

jimshang 發表於 2015-7-7 12:54:57

大概40年前台灣黑白電影的時代,有一部很受歡迎的,描述二次大戰的戰爭影集Combat
,由Vic Morrow飾演班長,Rick Jason飾演排長,有一集劇名是The First Day,演出新兵上戰場第一天的情況,其中就有[砲擊驚嚇]的情況,有興趣的學長學弟,可以上youtube看看!

sharka 發表於 2015-7-7 14:04:14

Battle Fatigue 這個現象,在Band of Brother的巴斯通戰役中也曾在E連裡面出現過。
心理狀態再堅強的人,也抵擋不住連日砲擊無援的攻勢。
只是當你挺住之後,是否會變成鐵石心腸無血無類的殺人機器呢?這也是值得研究的課題。

[ 本帖最後由 sharka 於 2015-7-7 14:06 編輯 ]

SmokeyLT 發表於 2015-7-7 21:49:46

回覆 6哨 sharka 的帖子

還有Private Albert Blithe 就是D-Day跳傘後到處遊魂,還一度不知道為何而失明的那位先生,他的症狀也算是受到驚嚇,好的領導者會慢慢給予鼓勵,讓他重新面對戰鬥。

sharka 發表於 2015-7-10 10:05:24

原帖由 SmokeyLT 於 2015-7-7 21:49 發表 http://www.rocmp.org/images/common/back.gif
還有Private Albert Blithe 就是D-Day跳傘後到處遊魂,還一度不知道為何而失明的那位先生,他的症狀也算是受到驚嚇,好的領導者會慢慢給予鼓勵,讓他重新面對戰鬥。

這位阿兵劇中最後是掛點,其實根據考證並沒有掛掉,反而在二戰結束後與101的教官們來到台灣指導、評估中華民國傘兵的訓練跟演習唷

chrishuang 發表於 2015-7-10 18:04:21

回覆 哨長 SmokeyLT 的帖子

煙排

或許這部HBO在1998年所拍製的:戰鼓平息(When Trumpets Fade)更能貼切你所說的
懦夫,砲擊驚嚇,和戰鬥疲勞 現象

這部電影故事是敘述紀錄在(突出部之役)之前齊菲格防線的故事
故事主人翁二等兵大衛曼寧在一場血戰中,整排只有他這一位菜鳥新兵存活下來
也因此莫名其妙被升為士官,連長甚至命令他帶領另一班進行另一場攻擊,幾個只比他晚幾周入伍的菜鳥補充兵
由于承受不了帶領新兵的壓力,曼寧以精神不適的理由申請退役,
然而曼寧的指揮官卻向他提出條件:只要帶兵攻下一座德軍的哨站,他就將曼寧的退役申請呈報上去
但是事實卻是曼寧成功的完成任務後,新任排長受不了壓力自殺後,變成曼寧被升為少尉接任排長領導另一個攻勢
最後曼寧還是躲不過死神而陣亡..................
總歸一句話:在殘酷無情的戰爭中,重要的並非是勝利,而是如何自戰場上生還,並應付可能發生的創傷壓力...................

6VzTJ5LuJ5U

薩加諾 發表於 2016-2-16 12:38:22

回覆 哨長 SmokeyLT 的帖子

小弟比較好奇的是,現代是以科技為基礎的戰爭,如巡弋飛彈、戰鬥直升機、隱形戰機等武器,都屬於遠距作戰的型態,應該很難再見到陣地戰,所以煙排提到的炮擊驚嚇與戰鬥疲勞,是否還是軍事心理的重要議題,或已經轉變為其他型態的心理傷害?

如果以現在的年輕人而言,比較會遭遇到的心理創傷應該是網路霸凌吧!如果在美國,還要再加上校園槍擊事件喔!
頁: [1] 2
檢視完整版本: 懦夫,砲擊驚嚇,和戰鬥疲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