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于」這個字,就想到清朝康熙皇帝繼任皇太子十四子胤禎與皇四子胤禛即雍正皇帝爭皇位的故事。
當時詔書寫的是傳位十四子,沒想到雍正胤禛居然先行偷改詔書將十四的「十」上面多了一橫就成了「于」字;
就這樣詔書也變成傳位于四子,雍正才當了皇帝......
雖然這只是稗家野史,無從考據....但也增加中國字的趣味!
回覆 12哨 Tang 的帖子
沒錯,沒錯.聽過高中國文老師也是這樣說過. "後"才是最原始的古字
而且照字面上是可以解釋的
ㄔ是行道
ㄠ是繩結
ㄆ是腳的象形
合起來就是
在路上被繩子纏住礙於行走而落後 中文字義延伸,的確深奧無比...
也難怪外國人看得眼花撩亂,丈二金剛摸不著腦袋.
請教一個問題!
有些墳墓左右各有"龍神"和"后土"!
...... "龍神"和"后土"各是在左右哪邊?
"后土"是代表土地公!
"龍神"是代表什麼?
謝謝! 報告小智學長:
后土的位置背對墓碑為左前方。
龍神我就不知道了,北部的墓沒有注意過有龍神咧
回覆 16哨 小智 的帖子
在墓園兩側的神位分別是右邊為「后土」又稱「土地公」,「后」本來為最高權位的女性的稱呼,「后土」又稱為土地的母親,為大地之母衍伸到後來,為照顧這塊土的人,又稱「后土」,土地公就由此衍伸到后土這名詞上。而左邊是龍神,又稱山神,稱山脈為龍脈,山神為龍神,每座山都有龍脈,龍脈之神就是龍神,也是該座山的山神,為求龍神多眷顧此墓,以發其祥,故祭墓之後有「呼龍」一俗,其意是將風水之靈氣引入墓壙,又稱其為「塞金井」。祭拜的順序為先拜后土,再拜龍神然後才是墳墓。因墓地是由地理師所挑選,所以「呼龍」多請地理師來主持,其後尚有撒五穀的習俗,以祈求喪家丁財兩旺。以地理風水來說,左邊為龍,大房、長男、左砂,右邊為虎,小房、三男、右砂,但在墓園不能寫虎,虎會傷人、傷子孫,所以改稱「后土」。一般我們去廟裡燒香拜拜,土地公都是用坐的,但是看守墓園及納骨塔的土地公卻是用站的,因為祂和一般土地公不一樣,祂是管山地的。
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11565 原帖由 CPP 於 2010-8-5 00:42 發表 http://www.rocmp.org/images/common/back.gif
沒錯,沒錯.
聽過高中國文老師也是這樣說過.
學弟在網站曾看過一篇文章是討論雍正竄改詔書;該文的作者認為竄改詔書是不可能的。作者他的觀點:
1.因為清朝的詔書除用漢文書寫外也會寫上滿文,漢文可以改,但滿文就無法改。
2.傳位詔書有一定的寫法,一定寫「傳位皇十四子」,不會只寫「傳位十四子」,關於皇帝兒子的詔書,一定會寫「皇x子」「皇xx子」;所以雍正把「十」改成「于」,念起來就不通了。
供各位學長參考!
回覆 19哨 oucling 的帖子
這事有學者討論過. 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清朝的昭書除了你說的滿.漢文都有 還都得有備份!
所以改昭書只是野史故事下的笑談罷:gud: 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