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兩班傳》有感
来韩国后学的新名词中,有一个是‘两班’,什么意思呢?多数前辈言简意赅地解释为:‘贵族’。后来会渐渐发现,身边的‘贵族’好多啊!各种姓氏的人都说自己祖上是‘两班’。通常而言,前朝的贵族,新朝自动作废,李氏朝鲜传承也有500多年,多数贵族应当姓李,王族才是天然的贵族嘛。即使是功勋之后,异姓贵族,也不至于这么多。
此题破解----
朝鲜王朝时期朴趾源所着的《两班传》开篇第一句话就是:‘两班者,士族之尊称是也。’。原来,两班是士族,而不是贵族,这就很好解释,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不同姓的人是两班了。
简单地说,古时读书人就称作‘士’,从政做了官员之后称为‘大夫’,其中有德者称为‘君子’。朝廷上,武官列西厢,文官叙东厢,东西两班,故称为‘两班’。
做两班有许多规矩,诸如:每天五更起来,正襟危坐,读圣贤书;没钱的话,要能忍饥耐寒,口中不能说‘贫’字;要轻声咳嗽;不得随意吐痰,不得已时要‘咽津’,就是吞口水啦;袖子、帽子一定要保持整洁;洗手时不可以擦拳;要常漱口防止口臭;呼唤奴婢的声音要长,走路要徐缓;《古文真宝》《唐诗品汇》要抄写,并且得是蝇头小字,一行100字;手不可以拿钱;不得问米价;夏天不要光脚;吃饭不要脱帽;吃饭不要先喝汤;喝汤不要喝出声响;不要用筷子敲桌子;不要生吃葱;喝酒别弄到胡须;吸烟不要吸到腮帮子凹进去;生气也不能打妻子;发怒不可以踢东西;不要殴打孩子;不要往死里骂奴仆;买牲畜时,不满意牲畜可以,不能骂牲畜的主人;生病不要找做迷信的巫人;祭祀不要请僧人;再冷也不要太靠近火炉;说话别流口水;不杀牛;不赌钱...
两班享受的优惠更多:不用耕田,不用经商,没有纳税压力。命好科举及第的话,就啥也不缺,百物具备,钱袋满满。就算30岁才考上,还是可以成为荫庇妻、子的大官,运气再好点儿,分配到富庶之地,大腹便便,指日可待。家里可以有美妓环绕,院子里用人吃的粮食养鹤也没问题。就算歹命,是个没钱的两班,还是可以横行乡里,可以牵邻居的牛,耕自己的田,更可以强迫乡民帮自家耕地,谁敢不上心,轻则灰水灌人家鼻子,重则打得人家披头散发、晕头转向,他们也不敢埋怨。即使是很有钱的富人,只要他们不是两班,见了穷两班,也要匍匐于地,屏住呼吸,曳鼻膝行。
朴趾源笔锋犀利,刻画逼真,虽然自家亦是两班,却对自己的阶级批判得入木三分。两班制度行到朴趾源的时代,已经严重影响了生产力的进步。试想,全国几十万个两班,这些人都不事农、不做工、不从商、不纳税,只是奔着科考一窄路使劲 ,而朝鲜科考只录取30人,还不是每年录取,多数的两班及其后代,都不可能实现科举成功梦。那么,他们一生都要在虚耗国力、妨碍民生中度过,给国家和平民造成沉重负担。他们有盘枝错节的相互庇护关系,形成强大的社会势力,为了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抗衡国家的改革,让国家陷入停滞和落后。
像朴趾源这样的有识之士,看到了两班制度的弊端,进行揭露和呼吁,希望能挽救国运于危沉之际。可惜。和腐朽的晚清一样,虽有一些有识之士,却无力撑拄扶持大厦与将倾之时,只好等着看着沉沦的发生。也许,让腐烂彻底灭亡也是好事,不破不立,没有彻底的沉沦,就不会有新秩序的诞生。
[ 本帖最後由 榕榕 於 2010-5-13 12:02 編輯 ] 原帖由 榕榕 於 2010-5-13 07:59 發表 http://www.rocmp.org/images/common/back.gif
來韓國後學的新名詞中,有一個是‘兩班’,什麼意思呢?多數人言簡意賅地解釋為:‘貴族’。後來會漸漸發現,身邊的‘貴族’好多啊!各種姓氏的人都說自己祖上是‘兩班’。
通常而言,前朝的貴族,新朝自動作廢, ...
如此兩班,不如做江湖浪人還來的痛快:titter:
感覺這規定定的是兩光兩光:titter:
回覆 哨長 榕榕 的帖子
學姊所言,即是自北宋以來產生的所謂「道學家」,其起居也,衣必襤褸,食必粗陋,開口必先聖前賢,舉止必從容優緩;談治國則只有道德品行,論財貨則視之毒蛇猛獸;貌似洵洵君子,而實則空能議論﹔言若諄諄有誨,而開口酸氣沖天。尊孔孟而不知與時俱變,據廟堂卻無能建一實策。徒號道學家,其實互相恭維,朋比成黨,有與之不同者則或斥之為奸佞,或謂之為小人,洋洋自如,狀似冬烘。這些道學先生,不能繼往也不能開來,只能蠹食鄉里,尸位素餐,還儼然為道統之繼承者,把持清流輿論,幾達五百年之久,中國之士紳階級,以此為效。韓國向來學習中國學術與禮法,亦有此階級,並不使人太過意外!
[ 本帖最後由 SmokeyLT 於 2010-5-12 16:56 編輯 ] 禮為人而設..而非人為理而存
儒宗孔老師都已經這樣說了
後人無法再有新意..便只好搞一些有的沒有的
看來儒學發展到春秋戰國達一個顛峰後
後繼者心有餘而力不足
會演變成這樣..也只能說不意外了
後起儒者大多也只能做到內聖
外王是很難的了
勉強說起來..能內聖兼外王者
唐宋以後也就一個王陽明
可惜學術上建樹被認為沒有其他人多
終究還是沒能入祀孔廟
惜哉
回覆 副哨 sharka 的帖子
對不起啊,我沒有編輯好,只發了一半內容,現在的是完整版。從中您可以看出,兩班的‘好處’是不少滴,那些刻板規矩,只是增加他們的優越感罷了。回覆 3哨 SmokeyLT 的帖子
“道貌岸然”一詞,生動地反映出老百姓對此類人物的不齒和嘲諷。:xd:
回覆 4哨 cicqcicq 的帖子
朝鮮王朝時期的讀書人,獨尊朱子,對王陽明諸多非議。因為滿人入主中原的緣故,那時朝鮮人就自封是‘中華文化正統傳人’了,中國在他們眼裡是異端橫行的蠻夷之地。 中華文化和某部份的韓國文化,都是師法孔子一脈相傳的。孔子,聖之時者也。與時俱變,不墨守成規,才是孔子之徒。韓國的「兩班」和中國的「道學家」,犯的錯誤都一樣,食古不化!以為夫子之言,更一字不可,改一句就該死。比方說,孟子被人批評「其時尚有周天子,何事紛紛說魏齊」,這正說明了孟子是孔子之徒,其他墨守成規的都只能算是孔子之奴!
死抱著一部教條,不管是馬克思還是孫中山,都是拘泥而膚淺的,愧對聖人之學的。
回覆 7哨 榕榕 的帖子
如果韓人真如此認為..那大概永遠都無法成為中華正統孔子都說了
只有文化上的蠻夷..沒有血統上的蠻夷
清朝的皇帝..我看不少搞不好比明帝還有學問哩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