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學生未必有好人生!
文章作者吳若權優秀的好學生,未必擁有幸福的好人生。除非他們很懂得有效率的學習方法,把多餘的時間拿來交朋友、發展興
趣、做些令自己開心的事。
朋友問我;「有沒有打聽過,從前班上第一名的學生,現在做什麼?」
說真的,我還不是很清楚,大學時期第一名的同學,好像出國留學之後,在國外當教授,高中時期第一名的同
學,真的都沒有聯絡了。那些到現在還跟我很要好,常有聯繫而能維持一、二十年友誼的,大多成績中上的同學。
想來道理很簡單,成績頂尖的同學,在班上的人際關係通常都不會太好。既是眾多人羨慕嫉妒的對象,自己又常
不經意表現孤傲的行為,加上把所有的時間都專注於課業中,無暇兼顧友誼,這些優秀的同學一旦畢業離開校
園、出了社會,就很容易碰到人際關係的障礙,也許在某些專業的領域,仍有極高的成就,卻難以在人生中擁有
全面均衡的滿足與快樂。
《商業周刊》曾經報導中國大陸杭州一所小學老師周武,提出一項新的理論「第十名現象」。他追蹤畢業學生長
達十年的時間,發現「第十名左右的小學生,有無窮的發展潛力。」他認為小學成績中上的同學,畢業之後的成
就常高於在學班上第一名的學生,除了人際關係的障礙之外,因為他們受到的關注較少,所以在處理壓力、產生創
意、個性自主……等方面都有比較好的應變力,當評估人生整體的表現時,反而比起當年每學期都拿第一名的同學 更加幸福。
周武老師的研究結果極受矚目,但也有其他學者提出不同的看法,認為某些特定時間點的學業成績,無法反應學
生完整的學習能力及態度,應該用更長期、更全面性的觀察來看學生的表現。
在我的觀察裡,的確有些學生是很會玩、也很會讀書,他們頭腦好、反應快、注意力集中,所以學習效果事半功
倍,更有充裕的時間玩樂、交朋友。像我的文壇好友吳淡如就是其中一例,高中讀北一女,大學、研究所、EMBA
都是念台大,功課好、事業很成功。
在學成績優秀的好學生,將來未必擁有幸福的好人生。除非他們很懂得有效率的學習方法,把多餘的時間拿來交
朋友、發展興趣、做些令自己開心的事。畢竟,書得讀好、又很會玩的人,還是佔少數。
但是,在校成績很差的同學,也不能因此幸災樂禍,以為自己書讀得不夠好,就代表自己很會玩樂、人際關係
好,其實這是兩回事,不可混為一談。
結論是:如果你的學習成就很高,恭喜你,但須多留意人際關係及休閒生活。如果你的學習成就並不理想,那就
更需要留意人際關係及發展其他的專長,否則絕對輸得更慘。
轉貼處 http://yes.tw
雖然只是一篇短文,在現實生活中,也未必就如文中所講的!
但是仔細觀察身邊的朋友,還真的十之八九和文中提到的差不多!!
回覆 #1 za3936 的帖子
這是一個曾令人深思的話題小弟也曾為此問題一再思索而迷失過,到底學歷重要嗎?
一、在70∼80年代,也是們剛踏入社會的時代,正值台灣經濟奇蹟處於全盛時期,中小型企業到處林立,董事長、老板比比皆是,但深究彼等的出處卻以學徒出身者居多,受有完整專業教育者反倒成了受僱者(即幫人提包包),這此老板的資金甚多來自其上一代出售祖產..等方式來協助子女創業,有了經驗、有了錢就能當老板。當然大企業另當別論。這時我會想「讀書幹嗎?」還不是只能幫人提包包。更慘的是當這些員工提出某些想提昇產業的建言時,只要是涉及花錢、產製流程的變革時,大多數的老板是拒絕的,因為他們認為我這一套方式就這麼賺錢,為什麼要改變?你能保證會更好嗎?只有少數人會接受吧!十幾年後科技發展的淘汰,卻證明了能有改革眼光的老板存活了下來。而那些提出建言的員工不是為吃飯而屈就、隨波逐流,就出走了,過著一而再從頭開始的生活,時間過去了,衝勁也就沒了。人才也就變成平庸之才了。:L
二、 80∼90年代的企業,電子、科技業紛紛興起,從業員工的教育水凖也再提昇,各學校大量培育出人才,造成僧多粥少的窘境,人才要活得下去除了能力外,更要有競爭力、協調能力,EQ變成了重要課題,它決定了人才的去留。不能放下高姿態,時時求新知的人,也就逾來逾難生存下去了,高學歷失業人口也就逾來逾多,只因為他們未能時時求新求變,只因為他們不知如何和他人共處。:L
學歷確實非常重要,但時刻以他人為學長而謙虛求知的態度,和注重溝通、協調的能力卻也成為主宰人才去留的條件之一,這或許已成了我們要深思的課題了吧!:loveliness:
[ 本帖最後由 chyuan1110 於 2006-12-3 09:39 編輯 ] 第1名代表什麼
這是直得醒思的好問題
寧為雞首不為牛後的觀念一直流傳
導致人人想做老闆
沒人願意付出心力去研發
這才是現在的憂慮
頁:
[1]